「大家好,今天想講關於無男子的愛情問題。愛情已經向全球擴散,好多地方已經買唔到面膜,令人擔心。」
這是我最近在YouTube拍短片時的對白。甚麼是「無男子」的「愛情問題」?為甚麼會買不到「面膜」?
無男子,即是「武(無)漢」也;「愛情問題」即是「疫情問題」。面膜是mask即是口罩也。
為甚麼要玩這種諧音gag?
因為最近YouTube有新政策,凡是影片涉及「武漢」、「疫情」、「口罩」這些「敏感字」,都會被AI自動審查過濾,自動黃標。黃標,即是你的影片不適宜投放廣告,你仍然可以發言,但沒有報酬。
一眾YouTuber叫苦連天,群起反抗;我試「打擦邊球」,試着用「暗語」來避開「AI審查」。
網友甚至獻計,可以用「女兒國」(即是無漢子)去取代「武漢」,結果成功避過審查。
問題是,這種限制合理嗎?誰說疫症的議題不適宜播放廣告?保健用品、防疫用品、甚至電玩手遊也和疫情有關,俱可做商業宣傳。你看看林鄭,直接就把「疫情」當作最大的政治廣告,為自己的生涯續命;習大大最近甚至把疫情講成是「中國犧牲自己拯救世界」的一大政績,這難道不是最大的「疫情廣告」?
歸根究柢,這是廣告商的意思,還是YouTube自己的意思?又是誰令YouTube有這種限制?
最匪夷所思的是,不單「疫情」話題受限制,就連其他政治題目都會無端成為「黃標」受害人。最搞笑是,有時把影片的標題,加上一些「維穩」字句,例如「領導英明」、「習大大英明」,居然能把一些本來被槍斃的影片「復活過來」,可以投放廣告!
巨大悲哀﹗以往我們覺得主流媒體不容異見,唯有避難網絡,另尋樂土。誰知最自由的網絡,居然也變成「言論審查」的禁區。就像香港的黃絲藝人,你罵政府罵黑警,我要麼便弄死你,要麼便迫令解僱你封殺你斷你米路,你要不身陷囹圄,要不三餐不飽。線上線下,都是紅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