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人語】羅浮宮取景港漫 利志達超現實的第九藝術

【藝術人語】羅浮宮取景港漫 利志達超現實的第九藝術

【藝術人語】
54歲的利志達說,他的中年危機爆發得早,延禍至今。就算貴為羅浮宮邀請繪畫主題漫畫的香江第一人,法國人視動漫為「第九藝術」,但藝術殿堂的光環都沒有治好他的茫然。
「總覺得自己以前犀利啲,現在畫畫冇咁純粹,唔知自己想點咁。」不擅辭令的他,嘗試描繪內心的忐忑。越費勁,他那一頭濃密而斑駁的灰曲髮越見奔放,羨煞無數地中海、bar code頭中坑,當事人戲謔是中年危機下的僅餘安慰。

「以前仲Boney M.(70年代爆炸頭當紅樂隊)啲㗎。」利志達用手將頭髮向上梳攏,摷亂了,索性戴上漁夫帽,猶如一個降魔儀式。

論畫工以及當中的另類、奇怪、大膽、意識流、超現實,香港漫畫界應該無人及得上利志達。1982年中學畢業投身漫畫界,兩年後便發表《衞斯理》系列,今年他將羅浮宮(邀請繪畫)的法文版《Moon of the moon》轉化為中文版,最新繪本《蟾宮事變》即將面世,讓人深思複製人是否有自由意志。

從來,這位「香港大友克洋」複雜筆觸描繪的世界,都超然出塵。

新作一貫暗黑 「香港仲超現實啦」

「而家香港仲超現實啦。」利志達邊呷着咖啡邊嘆氣。「對我來說,廁紙緊要過口罩,我竟然要排長龍去搶一條廁紙,仲有人打劫廁紙,好離譜!呢啲先叫超現實,都唔知世界發生乜事?」達哥覺得人生活在迷離中的另一案例,是口罩「一戴一露」時,蘋果手機的face ID竟然認不出是他,讓他每天都三省其身,自己還是不是自己?

達哥的漫畫風格太強烈,暗黑得像每格都在揭示人性的恐懼,但我每次見達哥總覺得其溫和與他作品的反差,才最超現實。

談到三年前與羅浮宮的合作,利志達以「機緣巧合」來形容。作品的醞釀過程,12日裏七次到訪羅浮宮自由取材及創作,更可以用夢幻來形容。在閉館休息時他都能留在羅浮宮自由走動,深入禁區如天台、監獄和秘密展廳等參觀,觸摸200多年前奠下的基石,甚至試過半夜12點開電筒睇畫。《Moon of the moon》去年11月已在羅浮宮銷售,當中他把Andrea Solari和Caravaggio名畫《莎樂美接收施洗者約翰的人頭》入畫,黑白二色讓作品添上更迷離氣氛。《蟾宮事變》以複製人角色為骨幹,情節和主題圍繞生死及歷史,利志達說,法國方面完全沒有限制創作。

「故事關於複製人本來已死掉,但有個科學家救活了這班死人,給予他們另一次生命,他們其實只是一批實驗品。其中一個來到羅浮宮參觀,引發思考。複製人都可以有基因變異,你估唔到。例如從體會和鑑賞美開始,會否學習做一個好人?」

利志達說,法國人視動漫為重要的「第九藝術」,除了安古蘭國際漫畫節(Angouleme International Comics Festival),當地業界團體主辦的安錫國際動畫影展(Annecy International Animation Film Festival)亦為世界性動漫盛事,參與者來自全球各地。

達哥的畫工總是讓人讚嘆,豬嘴很熟口面吧?

法文版《Moon of the moon》(左圖)已於2019年11月在法國出版,全書黑白更顯畫工;中文版《蟾宮事變》因武肺疫情延誤,估計本月內出版。

達哥的自畫像。

《蟾宮事變》是複製人的故事,貫切達哥的超現實意識流風格。

七次參觀羅浮宮,利志達把羅浮宮經典館藏入畫,包括《莎樂美接收施洗者約翰的人頭》。

羅浮宮的經典金字塔是必畫之選,但達哥卻沒把《蒙羅麗莎》畫下來,因為她總被人圍着,令他看不清楚對方。

羅浮宮加持 「炒散混飯吃」

「羅浮宮用個咁大品牌推廣漫畫,想將漫畫昇華,他們真的很熱愛漫畫,家長帶小朋友看展覽是去體會,不只為打卡。多年來法國的動漫格式雖一成不變,但至少出版業較健康,才能將漫畫延續下去,香港很難找人支持漫畫。」

2016年,利志達受邀在「安古蘭漫畫節」舉辦個人展覽「香港大法師——利志達個人展」,和日本漫畫家兼動畫導演大友克洋致敬展「TRIBUTE TO OTOMO」,是首位於該漫畫節舉行個展的香港漫畫家。

不過,利志達坦言:「入了羅浮宮,對我而言為名,利就不知道了。」有羅浮宮加持不等於高人一等,揚威海外的達哥呻沒有飯開已是日常,這才是香港創作人超現實的一闋悲歌。

利志達自小愛畫畫,愛上《超人》、《小流氓》,但學校沒有美術堂。中學畢業後成績平平,便去《中華英雄》見工,但馬榮成沒有聘用他,反而是《楚留香》主筆黃國興在他落選後兩個月登報尋利志達,邀請他加盟。

利志達打從很早已決定不走商業路線,是香港Indie創作人先驅,1987年自資出版《同門少年》一炮而紅,自此步入其獨特的漫畫生涯,回顧入行至今38年,他依然故「獨」。著名作品《大海盜談》、《大愛神話》、《大圓天》和《刻毒》等都獨走偏鋒。

智能手機改變了讀者的閱讀習慣,全球紙媒業均在急速萎縮,曾經譽滿全球華人地區的香港紙本漫畫,亦早已開到荼蘼。「我話唔畫漫畫,講咗好多年。」利志達苦笑自嘲。除非學馬榮成炒樓致富,否則像他這種另類與小眾的作者,銷量注定有限。

不畫漫畫或繪本的日子,他靠畫商業插圖為生,替Nike、屈臣氏、海洋公園、港鐵等畫插畫。「炒散,為了混口飯吃,但商業邀畫始終不多。」畫畫,他仍然寄情紙筆,無視科技,埋頭於盡己盡性的苦學修煉,墨弄人的溫度是他所追慕的,否則就更加不知為何活了。

被稱為「香港大友克洋」的達哥(左)遇上大友克洋真身,大男人頓時變了小粉絲。

「對你,這只是一級樓梯」的廣告應有不少人看過,它出自利志達手筆。繁複的筆觸點出「同理心」這簡單命題,發人深思。

偏鋒難回頭 「畫溫馨嘥鬼氣」

形容自己奔波一生的利志達,感嘆作為漫畫家日子難捱。「畫漫畫真係好慘㗎,做文化梗係難。以前日子好似易過啲,唔使咁憂慮,但生活有無力感,不知是否需要?但我確實在憂慮中。唔知想點?」

他說,漫畫不同插畫,畫工、說故事技巧都有很高要求,挑戰性更大,「投資的精神和時間,與回報完全不成比例。」難怪,他身邊有不少香港漫畫助理,都捱不住,轉行做保安及侍應。

唔知想點的迷失,是他最難克服的中年危機。「以前乜都夠膽死畫,諗到就畫。現在會逼自己找很多references先落筆,以前話之你,現在總是不放心。要好有理由好有心情先畫到。」

問他有甚麼還想畫?他透露埋在心中良久的故事,一個發生於史泰龍Rambo年代的越戰故事。「關於一個軍人回到故鄉,發現包括家人都不認得他,他開始看到幻覺,開始殺人,殺了整條村。」Darkside達哥上身了,超現實?「超超哋啦。」他秒回。

過去一年香港經歷社會運動洗禮,利志達說社會的荒誕沒有刺激他畫社會漫畫,反而讓他激起了憐憫心。「我想畫返啲溫馨、激勵人心的畫。但嘥鬼氣,唔畫了。對我好有難度,我自己都不激勵人心,所以這個諗法,實踐唔到。」

利志達一直踽踽走偏鋒,示範港漫的技巧和藝術價值絲毫不比歐、美、日出品遜色,但願他不會放下筆。現在還有想轉行嗎?我問達哥。

「轉唔到嘞,咁鬼老。」他又梳攏那奔放的曲髮,聳肩苦笑,語帶欷歔。

《刻毒》是達哥另一經典之作,收錄了十一個短篇故事。

達明一派三十周年推出的致敬唱片,有利志達插畫加持。

採訪、攝影:鄭天儀 (部份圖片由被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