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前,美蘇爭霸,美國與日本貿易戰和金融戰,導致蘇聯解體與日本經濟徘徊30年,蘇聯經濟致命缺陷和社會危機,美國當年也有嚴重滯脹問題。遺憾的是,中國經濟恐同時遇到上述三國當年所有糟糕的問題部份。
上世紀80年代,美蘇爭霸和日本經濟崛起,中國剛剛改革開放充滿活力。那時候,美國經濟也有大問題,70年代遺留了最難纏的經濟頑疾——滯脹,為了遏制蘇聯發展,美國與中國合作,帶病遏制了猖獗一時的日本30年、導致蘇聯解體。
斗轉星移,當年作為美國准盟友的中國變成了頭號對手。中國遇到了當年美國和蘇聯都患有的滯脹毛病,中國官方統計經濟增速創近30年新低,1月CPI破五,2月會更高,主要是因新冠疫情造成的停工所致,即便逐步復工,滯脹在看得到的一兩年內無法根除,而目前政策更是南轅北轍。
其次,中國同時兼具了當年日蘇共有的外部環境,即經濟上與美國為最大競爭對手;政治和軍事上,如蘇聯般成了美國頭號對手。更致命的是,今日之中國既無日本經濟創新能力;亦無蘇聯軍事實力,至今,中國在軍事、科技領域也不及俄羅斯。另外,列根之後,美國在各個領域全球獨霸,特朗普減稅和貿易戰讓美國經濟在全球一枝獨秀。
其三,中國離日本病一步之遙。日本病主要特徵就是經歷一段時間高速發展後,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面臨一系列嚴峻的經濟問題:諸如經濟空洞化、泡沫破裂、勞動力不足等。根據日本內閣府2013年調查,在2012年有68%企業於海外生產,比1992年上升了24.7個百分點且逐年擴大。中美貿易戰加劇了中國實體產業鏈外遷。中國採取多年的計劃生育政策終現惡果,導致未富先老和勞動力不足。日本經濟泡沫破裂主要有三個指標:股市暴跌、日元暴跌、房地產價格暴跌。時至今日,這三大指標均未回到30年前的高點。
中國與30年前的日本相比,在經濟泡沫三項中有兩項超過了當年日本。去年,中國房地產總市值比美日歐的總和還多。在2018年3月,中國廣義貨幣M2是日本、美國和歐元區總和,並且逐月增大差距。人民幣對內有貶值壓力,通脹壓力長期存在,對外亦有貶值壓力,然而,在1月中旬與美國貿易協議中明確要求人民幣不得貶值。唯一不能與當年日本經濟泡沫媲美的是股市,上證綜指徘徊多年不到13年前指數一半。
隱瞞疫情造成全球經濟損失
其四,疫情猶如切爾諾貝爾核電站事故。比如隱瞞真相,1986年切爾諾貝爾核電站發生反應爐破裂事故後,附近居民幾天後依舊歌舞昇平慶祝勞動節等。事故最先由西方媒體報道出來,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2,000億美元經濟損失。新冠疫情造成人員死亡情況還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對全球經濟損失要十倍起跳。隨着疫情全球蔓延,據路透社報道,全球股市勢將創下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單周跌幅,市值蒸發達五萬億美元。疫情已導致供應鏈中斷、旅行計畫推遲、重大活動取消。
當年列根及英國的戴卓爾夫人戰勝滯脹的策略很簡單,就是減稅,實行小政府大市場,裁減冗員,國退民進。列根時代美聯儲加息持續最高超過10%,而中國央行有降息可能,還將包括各種降准、央行給商業銀行再貼現和借貸等大放水持續,這些都是緣木求魚之計。2月下旬《湖北日報》旗下平台對湖北企業抽樣調查中顯示:企業在最希望得到的支持選項中,減少或返還稅費佔比高達73.56%。在徹底消滅疫情前,各地應該謹慎復工。2月28日,李克強說,防控疫情採取了多方面措施,但最終戰勝疫情還是要有疫苗。
賀江兵
中國金融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