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的NBA最強班霸金州勇士隊,去年總決賽損兵折將,今季再遇史堤芬居里受創缺勤,從前的板凳老將也相繼離去,戰績低落,勢將季後賽不入。原有主力中唯一健康在陣的祖蒙特格連(Draymond Green),自然成為箭靶,被很多原本已不喜歡他的人嘲笑缺乏領軍能力。格連雖是明星級球員,但本來就不是「主宰型」的球星,而是比較屬於「多能型」負責鋪橋搭路,加上表現上確實有所退步(特別是投射效率),受到批評絕不出奇。不過網路風氣喜歡爭相一沉百踩,很多時狠批者只求「口爽」而未經深思,竟見有人說格連「只是幸運生於小球時代」,那就很令人莫名其妙了。
說莫名其妙,因為近年快速小球風成了NBA「王道」,正是因為勇士。小球不是甚麼新東西,但是可以堪稱一個「時代」,必定是有實績支撐才算數,勇士五年連續打入總決賽,奪得其中三次總冠軍,引起聯盟各隊都要應付或仿效,這就是「時代」;而格連在其中舉足輕重,明明是這個小球時代的締造者之一,卻被說成好像「搭順風車」,實在不符史實。
記得從前看勇士教練卡爾的一些訪問說過,正因為有格連那套特殊的「技能組合」(skill set),他才能夠實現所想的小球體系,特別是著名的「死亡小隊」。只有小前鋒身高的格連能夠單防多個不同位置,加上他的籃板、控球能力和傳球視野,還有適時的三分外投,這些特殊的功能組合,在卡爾麾下發揮得淋漓盡致,說格連是勇士體系的受惠者當然沒錯,但反過來說勇士體系也靠着有他才可以試行和建立。沒有堪用之兵,多好的構思也只能存在於教練腦海裏。也許因為現在的球迷很多打電玩遊戲,把各樣因素都當作可以隨時置換的「部件」或「選擇」。現實裏球隊的構成其實是有機的,球員可能因置身某個體系而成功,體系也可能是靠球員執行才得以確立,兩者不是絕對地分開。
喬靖夫
小說家+武道狂+籃球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