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傭背後】因母出國 為女回家 跟着姐姐返鄉下

【印傭背後】因母出國 為女回家 跟着姐姐返鄉下

【印傭背後】
自七十年代香港引入外籍家庭傭工,生活擔子得以有外傭分擔。都市人為口奔馳,假如沒有外傭的協助,我們又如何兼顧家庭,在事業上全力搏殺?月薪四千多港元的外傭,不單止支撐着港人的生活,同時亦支持本港的經濟。根據立法會人力事務委員會的資料,截至二〇一九年三月底,香港共有391,586名海外家庭傭工,當中約有百分之五十五來自菲律賓,約百分之四十三來自印尼,佔香港勞動人口約百分之十。

印傭Tatik於香港工作七年多,正打算回鄉退休,恰巧成為我們這次印尼之旅的序幕,我跟她一起踏上了回家路,順道一探外傭背後的生活與故事。

來到在香港工作的last day,Tatik早上依舊照顧着僱主的公公。不喜歡熱鬧的她,比起到市區打轉,放假時她更愛與兩位朋友一起行山。在陌生的家生活一年多,即使僱主不只一次邀請她一起在客廳共餐,她仍堅持獨自留在廚房吃飯,享受個人時光。

晚上跟僱主家人道別過後,我們與Tatik乘搭7時多前往吉隆坡的航班再轉機,直至香港時間翌日上午10時到達印尼泗水,足足花了15小時,跟飛往歐洲沒差別。上網查一下,才發現香港到印尼直航航班只需5小時,但由於外傭的機票是由僱主負責購買,所以大部份僱主也選擇買平價機票,為回家路添了一點距離。Tatik的七位家庭成員浩浩蕩蕩地出現在機場一角,在家人面前,Tatik臉上出現在香港沒有的笑容。距離回家的路還有3小時車程,一家人在路上嘰嘰咕咕聊個不停。

Tatik(藍衫)的全女班家庭照,她有兩個姊姊及三個女兒。

首半年還債 人工得一半

Tatik的家位於一條小村莊中,她有兩位姊姊,三名女兒,分別21、17和13歲。記者獲邀在她的家留宿兩天,發現Tatik家的客廳就像社區中心,親戚和鄰居每天隨便進出,他們大多是家庭主婦或農夫。Tatik去香港前在印尼也是當家庭傭工,月入約1,000至2,000港元,原來已屬高薪。印尼中央統計局於2020年1月發佈的數字顯示,印尼全國家傭平均月薪約237港元,某些省分工資較高。香港外傭最低工資為每月4,630港元,但在開始工作後,外傭需要歸還培訓課程及中介費用,每月扣除還款金額,Tatik頭半年每月只有2,556港元收入,還清債務後,她每月會寄2,500至2,800港元回鄉,寄多少錢,「主要視乎家庭需要。」

來港工作 賺錢醫母親 

很多外傭賺錢回鄉後便成為了富戶,建大屋,開店舖。但Tatik家中設備比我想像中簡陋,原來Tatik於香港所賺的金錢,大多數花在母親的醫藥費上。Tatik媽媽多年前已患上哮喘病,在家庭經濟負擔下,「成為外傭是我唯一的選擇。」Tatik說。

遠在他鄉無法照顧年邁母親,同時合約在身無法隨便請假。兩年前幾經波折,她成功向僱主請假回鄉照顧垂危母親,四個月後母親便去世了,幸好可陪伴母親度過最後的時光。母親的病是Tatik到香港的主要原因,而小女兒的病亦是她今次決定回家的主因。小女兒Lusi跟外婆一樣患上哮喘病,某天,Lusi在醫院時給身在香港的Tatik打電話,說希望Tatik回家,於是她決定跟僱主斷約,只怕萬一女兒有不測,會換來他人的責備和內心的愧疚。

天各一方 婚變是常態 

今天一家團聚,惟欠親夫。因第三者介入,Tatik早已與丈夫離婚。「很多外傭也經歷類似的情況,因為我們距離丈夫太遠了……」Tatik說得淡然。根據印尼外勞安排與保護機構的數字,印尼2019年輸出了276,553名海外工人,多從事建築、家庭傭工及農業等工作,當中約70%是女性,已婚佔40%。三位女兒是Tatik的命根,與女兒們談起母親七年前離開家鄉的情景,小女兒努力用笑容掩飾淚水,「我希望母親可以永遠留在家中……」

這段日子,Tatik把女兒們都交給姊姊照顧,大女兒在市中心工作和生活,一星期回家一次。另外兩位女兒遇上困難時都會向阿姨傾訴心事,但二選一的話,她們還是選擇媽媽。「兩個都愛,但始終是媽媽生我們下來。」小女兒Lusi思考一會兒後如此總結。

到香港工作多年後,Tatik現今貧窮依然。談到未來,她似乎沒有確實的計劃,「可能跟之前一樣當家傭吧,我又希望可以做小生意,有甚麼便賣甚麼吧!」我笑說:「賣女兒呢?」她立即把懷中的女兒抱得更緊,聲調堅決:「不行!」

Tatik住在泗水一條小村落,村內居民多是家庭主婦或農夫。

她家的客廳就像社區中心,親戚和鄰居每天隨便進出。

Tatik在泗水的屋子外觀簡樸。

部份外傭賺錢回鄉後便成為了富戶,建大屋和做生意的故事數之不盡。

對Tatik來說,小村莊簡樸但美麗,最重要是她真正的家。

Tatik和女兒一起做家務。

照顧患有哮喘病小女兒是Tatik決定回鄉的主因。

居民聚集在一戶人家的花園跳舞。

Tatik回家後與親友聚餐,十分熱鬧。

記者:黃曉楓
攝影:張志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