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智英等被捕,顯示林賤政權沒有因為要對付與市民性命相關的疫情,而放鬆執行反香港人的暴政。而正義市民在8.31半周年聚集太子站外獻花與抗爭,亦顯示市民不會因為抗疫而放棄抗暴。
美國國務院即時對事件作反應。香港的抗暴除了要靠港人的堅持,還有賴國際社會的持續支援。這是日本資深新聞工作者和作家坂井臣之助在繙譯我新出的日文書《香港為何抗鬥》所寫「解說」的結語。感謝葛朔然女士將這篇3,000多字的「解說」中譯,以下摘錄部份內容。
×××
香港久違地重返到世界史的前台。持着照此下去香港就會完蛋的存亡危機感,港人發起令世界矚目的反修例抗鬥,抗鬥已超過半年,被捕者超過6,000人,即使如此,抗鬥仍不衰,皆因無論民主派還是市民的團結並超越階層的合作基礎。現在橫在香港面前的危機有三。
第一是對倒向中國政府並執行「指令」的港府失望與不信任的政治危機。第二是一國兩制向1.5制,繼而向1.3制、1制加速的社會性、心理性疑慮。第三是進行中的抗鬥行動引起香港經濟危機,金融中心地位動搖的憂慮。
在一項對日企作的問卷調查中,日企對香港今後作為金融、貿易據點的魅力受損的回答多至36.2%。日本是香港第四大貿易夥伴,2018年來自香港的訪日旅客近221萬人,比2013年增加三倍。進入香港的日企也有1,688家、2,288個據點。香港作為進入巨大中國市場的門關,先在香港取得成功,再進入中國的日企很多。抗鬥長期化令訪日旅客減少、投資香港減退,而且是否進一步牽涉到通過香港與亞洲的交易停滯令人憂慮。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去年10月發表的在港日企問卷調查顯示,53%的企業回答1-8月業績惡化,憂慮已成現實。
這些危機的根源是香港中國化與對此反彈的高漲本土意識的兩者對立。甚麼是香港本土意識?簡單地說,就是視香港為故鄉、珍視香港現狀(尊重法治與自由)、熱愛廣東話的文化、優先香港利益的當地主義意識,把本土意識說成是解讀近年香港局勢的關鍵詞也不為過。(坂本先生接着談到我這本探討「本土意識」的書,說日本至今還未有關於香港本土意識的完整介紹。並指我為日文版寫的序文,簡潔地匯總了雨傘革命以後的香港政情、詳述了反修例運動的經過和其原因。)
香港區議會選舉的滑坡式勝利,和美國訂立《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是對習近平政權的兩度重擊。正如自由記者福島香織指出,香港的抗議不光是抵抗香港中國化,而且是西方普世價值與中共價值觀的抗鬥(也是美中對立取代戰),其意義巨大。這一抗鬥無可避免長期化。香港有人說,強大的中國,只靠香港是推不動的,國際社會有必要支援是當然的吧。作為數碼時代全球主義國家,中國要把香港變「超監視社會」,另一方面,每年有五萬持單程證新移民是現實。香港人的生存空間越來越被壓迫,閉塞感增強。
香港的希望是香港人如何發揮香港人精神。本土意識,正握着希望的關鍵,今後被考驗的是以本土意識為軸的香港人團結及其持續性,如果更進一步地說,香港守護自由與法治、人權,包括台灣在內的國際社會的支援不可欠缺。
×××
我很重視出版這本日文書。原因在於我寫的序文的最後一句:謹以這本書獻給關注香港事態的日本朋友,謝謝你們對一個地方的不自量力的自由意志的關注。
http://www.facebook.com/mrleeyee
李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