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累武漢肺炎疫情,市況持續疲弱,卻造就企業私有化熱潮,最新更蔓延至傳統藍籌身上。會德豐(020)早前就宣佈,獲大股東吳光正提出以高溢價私有化;事實上,本地大孖沙上市王國,當中有不少滄海遺珠,預期尋寶潮將一觸即發。
會德豐是次私有化作價,乃現金加股份形式,當中包括一股九倉(004)及一股九倉置業(1997),另加12元現金,以消息公佈前收市價計,私有化總作價71.9元,溢價達52%。同一時間,吳光正亦正私有化系內另一上市公司JOYCE(647),出價更加闊綽,以私有化作價0.28元與消息公佈前收市價0.146元比較,溢價達92%;系內另一上市公司海港企業(051),亦值得留意。
新世界系劍指新百貨
海港企業大股東為九倉置業,持股71.53%,業務為管理酒店、物業租賃及投資,主要資產包括香港的The Murray、馬哥孛羅香港酒店,以及蘇州國際金融中心等。截至去年6月底止,每股資產淨值(NAV)24.7元,以上周四收市價10.56元計,市賬率0.43倍,說穿了現價又是大超值,隨時成為重組下一個目標。不過要留意,由於大股東持貨逾七成,街貨數量不多,導致成交長期疏落,出入市會較困難,小注坐貨較佳。
新世界系由第三代掌舵人鄭志剛接手後,無論住宅或商場均搞得有聲有色,大有脫胎換骨味道。不過,系內部份公司備受冷落,股價長期在低位徘徊,一旦提出私有化,爆炸力可以好驚人,當中新世界百貨(825)最堪憧憬。
新百貨主打內地百貨業務,大股東為新世界發展(017),持股74.99%,集團在內地經營31家百貨店及購物中心,分佈於北方、華東及中西三個營運區域,總樓面面積125萬平方米。最新中期盈利1.42億元,按年增長58.9%,主菜在於每股資產淨值達2.89元,以上周四收市1.29元計,折讓幅度達55%,相當於市賬率0.45倍。
說新百貨有機會私有化絕非空想,因為早於2017年,新世界曾提出以每股2元提出私有,但最終因為「唔夠飛」泡湯。翻查資料,同系新世界中國(已除牌)亦是兩度私有化才能成功,第二次更是大幅加價,有捲土重來的前科,新百貨又多一個憧憬。
恒基系揀美麗華港燃
經過大股東李兆基幾十年的悉心管理,恒基系公司可謂件件正貨,除了旗艦恒地(012)及煤氣(003)外,美麗華(071)、香港小輪(050)及港華燃氣(1083)同樣吸引。
美麗華及香港小輪大股東同為恒地,分別持股49%及約33%,前者業務包括收租、酒店、餐飲及旅遊,地標物業當然是尖沙嘴The Mira Hong Kong及美麗華廣場,後者除渡輪業務外,其實亦有染指地產及證券投資。計身家,美麗華每股NAV為28.28元,小輪每股NAV為17.18元,市賬率分別為0.51及0.4倍。美麗華主席李家誠近月連番增持,香港小輪則未見手影,前者受重視程度明顯較高,炒私有化可秤先。
至於港華燃氣大股東為煤氣,持股約68%,以市盈率10倍及市賬率0.79倍計,相對煤氣的27倍及4.1倍,顯得大超值,亦令私有化機會提升,不妨兼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