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夜手痕㩒咗去大台,瞄咗一陣結局篇的劇集《大醬園》,見到袁文傑演的大反派高專員聽住音樂用Dyson吸塵機清潔祠堂。睇清楚原來非也,他是用金屬探測器在萬家祖屋尋國寶。這幕在網上引發熱議,網民質疑該尋寶神器款式太新穎,生於民國的專員也未免太緊貼gadget發展,老早已懂得勾結外國勢力西學東用。
我不知道金屬探測器是否於民國時期就出現在佛山小鎮,但它的確在1931年就由美國人Gerhard R. Fisher博士發明,是該年代之產物,只是螢光幕上還原得太先進吧?劇中英國小姐自稱三代收藏國寶,祖父還在外地建一座別墅來藏寶物,不知是否以「古董教父」盧芹齋為原型。
售金屬探測器 假日尋寶
講到金屬探測器,上月我在巴黎遊蕩時,就無意中發現了一間有趣的尋寶店。為甚麼我會叫它尋寶店呢?因為店裏所賣的都是尋寶器材,門口櫥窗鋪滿了金沙(非朱古力)、海盜至愛的寶箱與地圖、各國的金銀銅幣,一推門就看到大大小小、不同型號的金屬探測器掛在天花板任君選擇,非常夢幻。
香港石屎森林,尋寶好像是天方夜譚的童謠,但在歐洲早已是草根平常不過的假日消閒嗜好。上等人可以坐私人飛機到加勒比海沙灘淘金,低端人口「吊吊揈」也可以開車去森林、甚至溜到街尾的公園拎住金屬探測器情尋古硬幣,是疫情下一個不俗的另類消遣,好過港人只一窩蜂行山去。
歷史上不少地方也引發過淘金熱,那是勇敢和好奇的時期,食大茶飯當然需要智慧和汗水;但21世紀家庭式的野外尋寶,添上幾分逍遙浪漫。靚仔店員耐心介紹店裏所賣的尋寶神器,除探測度不同的金屬探測器,還有淘金用的「筲箕」、皮手套、尖嘴長鉗、挖掘工具、海底勘探儀器、無數專書,甚至給初學者度身訂做的「尋寶懶人包套裝」。
「總括來說,我們賣的是夢。」他單一單眼,一語中的。裝備還是其次,最重要是有希望給自己永續J。
奪寶奇兵上身 斬獲靠運
他說,巴黎約有三家尋寶專門店,但整個法國甚至歐洲就越來越多,有學會定期搞尋寶活動,同好圍爐取暖。不過,有些歐洲國家如瑞典或法國某些城市,需要申請牌照使用金屬探測器,為了保護未被發掘的考古景點。南美洲法屬圭亞那亞馬遜公園更有精銳的法國外籍兵團,守護被淘金者肆意破壞的熱帶雨林。
「你的客仔有斬獲嗎?」我問靚仔。「有人連續幾個月付出艱辛的勞動,一無所獲,有人第一次玩就找到些硬幣,全看運氣。」他說。
和法國朋友飯敍時提及此店,他興奮地說着他退休友人的故事。他的友人是個歷史迷,退休後無事幹便經常去尋寶,最想找到古硬幣去研究變成歷史學家。有次他無聊到海灘游泳時,順道用金屬探測器尋寶,被他在地下找到一隻卡地亞戒指,經此一役他就更瘋狂了,不時一身《奪寶奇兵》Indiana Jones的造型。
以前都聽過香港有外籍軍事迷,用金屬探測器在郊區周圍尋戰時餘物,聽說有人無意中找到一個古董手榴彈,當作是他的香港手信。我身邊都有很多人淘寶,但他們不用金屬探測器,只需支付寶。
撰文:鄭天儀
文藝平台「The Culturist 文化者」創辦人、大業藝術書店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