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短缺貴逾倍 南亞廠偷工減料黑心口罩無熔噴布 零防護

原料短缺貴逾倍 南亞廠偷工減料
黑心口罩無熔噴布 零防護

【肺炎大爆發】
【本報訊】武漢肺炎肆虐,全城鬧口罩荒,連帶不織布、熔噴布等原材料供應亦越見緊絀,價格被炒高逾倍。為求自救,有學者自行研發可重用口罩,也有工程界人士遠赴外國自設生產線生產口罩,但他們考察期間發現部份印尼及巴基斯坦細廠商因原料加價,開始偷工減料,不再使用具過濾功能的熔噴布作口罩中層,改以三層不織布製作口罩,令防護功能大打折扣。
記者:梁御和

中文大學化學系前講師鄺士山博士(K Kwong)指,醫療用外科口罩一般有三層,最外層是具排水功能的不織布(non-woven),用作阻隔他人飛沫;中層是具過濾功能的熔噴布(meltblown),防止細菌及黏附有病毒的微粒穿透;最內層則是具吸水功能的不織布,防止自己的飛沫噴出口罩外。

K Kwong檢視過工聯會派發的口罩,內有三層,包括中層的關鍵原料熔噴布,但用料較市面其他口罩為薄。

潘焯鴻指東南亞的熔噴布原材料短缺,部份細廠商開始偷工減料。資料圖片

中科位於土耳其的口罩生產線,每日生產量達12.5萬個,連運費每個成本只需1.2至1.3元。 中科工程fb圖片

只用不織布缺過濾功能

鄺解釋,內外兩層不織布主要用作排水及吸水,物料的纖維密度較疏,黏附病毒的微粒可輕易穿透,故位於中層的熔噴布最為關鍵,其纖維密度足以阻隔大部份微粒穿透,部份更具靜電效能,可將微粒緊緊吸附在表面。他稱,近日接觸業內人士,發現有廠商開始偷工減料,「見過有啲(口罩)得兩層不織布,冇咗中間個層熔噴布。有啲就三層都係不織布,冇咗過濾功能,等如冇用」。

揭發紅磡站剪鋼筋醜聞的中科工程董事潘焯鴻表示,近期成功與土耳其廠商達成協議,在當地合資生產口罩,由於東亞地區約八成口罩原材料均出口自中國,疫情爆發後,中國政府以各種行政手段管制出口,「好多地方好難攞貨」。不織布及熔噴布等被炒高逾倍,「不織布大概三萬蚊(人民幣)一噸,熔噴布八萬蚊(人民幣)一噸,未爆疫情之前半價就買到」。據他了解,部份印尼及巴基斯坦細廠商近期不再訂購熔噴布,改以三層不織布製作口罩。

K Kwong:可滴水測試

鄺士山指,要分辨口罩是否合格,最簡單可將其剪開,再作水滴測試。他以工聯會早前派發的口罩作示範,剪開後內、外兩層不織布在外觀上偏向透明,肉眼也幾可看到纖維間的細孔,「滴啲水上去,會即刻變成水珠跣走」。

中層熔噴布則相對上「實色」,肉眼看不到細孔,如仍不放心,可用指甲輕刮表面,將刮出的碎屑放到膠袋上,如熔噴布具靜電效能,碎屑會黏附在膠袋表面,「滴水上去都會變水珠,但水珠邊會塌落去,慢慢被吸收」。工聯會的口罩結構上合格,包含關鍵原料熔噴布,但較市面其他口罩為薄,略為拉扯便被輕易撕破,橡筋彈性也較差,很快會鬆脫。

將在土耳其生產口罩的潘焯鴻表示,已與前立法會議員田北俊達成協議,對方將承包部份來貨,免費分派予有需要的香港人,如有剩餘產能也可供給歐洲地區。談及目前香港的口罩荒,他認為是由特區政府一手造成,根據他的經驗,無論是搜購現成口罩,又或自設生產線,「唔係想像中咁難,我哋出嘅(生產線)成本唔使七位數。」他希望自己的經驗可推動其他本地商家仿效,在各地設立更多生產線,令現今口罩荒可逐步消退。

政府動用15億元資助私企建立本地口罩生產線,潘焯鴻質疑背後或有政治目的,「300萬資助一條生產線,即係連成本都唔使畀。如果真係按政府所講用三蚊一個買番,私企就可以迅速建立逾千萬嘅資金池,會唔會係為咗方便某啲政黨參加立法會選舉,甚至特首選委選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