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港兩地聯合研究武漢肺炎,分析近月內地30個省分、共1,099名來自552間醫院新型冠狀病毒患者的資料,結果發現,病人很多時沒發燒,當中多達56.2%患者在入院時沒發燒,另有17.9%患者接受放射診斷檢查如X光、電腦掃描(CT)等,並沒有異常情況。研究並顯示,目前武漢肺炎死亡率為1.4%。
淋巴細胞減少屬警號
研究由中文大學醫學院與內地專家共同撰寫,研究涵蓋逾千名患者,3.5%為醫護人員、43.9%為武漢當地居民,其他人包括曾到過武漢、或曾接觸武漢居民,也有部份人沒有上述接觸史。結果顯示,患者病發時最普遍症狀為咳嗽(67.8%),發燒的只有43.8%。換言之,多達56.2%患者在入院時沒有發燒。肚瀉亦不常見,只有3.8%。潛伏期介乎二至七日,中位數是四日。有23.7%患者本身至少有一種長期病患,包括高血壓、慢性阻塞性肺病。
病人入院時,逾半(56.4%)肺部電腦掃描顯示有磨玻璃樣斑塊(ground-glass opacity),同時有17.9%人在放射診斷下完全沒異常。入院病人中超過八成人淋巴細胞減少。
研究結果刊載在國際權威醫學期刊《新英倫醫學雜誌 》,患者年齡的中位數為47歲,58.1%為男性,顯示男性患者稍多。目前武漢肺炎死亡率為1.4%。
有份參與研究的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系主任許樹昌表示,上述研究反映人體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時,「早期唔一定會發燒」,或只有咳嗽症狀,特別是乾咳。分析發現不少患者在發病後、住院期間才開始發燒。換言之,患者在早發期階段,若沒有察覺病情,已可在社區散播病毒。
許建議,若有持續咳嗽,服用止咳藥、退燒藥等藥物後,症狀仍無改善,都應盡快求醫,其間更要做足防護措施包括佩戴口罩,以免向身邊人播毒。家庭醫生為疑似患者診斷時,可進行血液測試,了解淋巴細胞有否減少,若有則屬紅燈警號,此指標顯示了病人出現病毒性感染。
許指部份武漢肺炎患者的X光等放射診斷檢查結果沒異常,故不能單靠一次檢查作準,尤其早期階段。病人若持續出現其他症狀,都應續求醫及跟進,如有氣喘,可能代表下呼吸道已受感染,盡快到急症室求診。其他症狀包括周身乏力、肌肉痛及頭痛等等。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昨在疫情簡報會上回應研究稱,政府很早期已知道有些感染者沒有發燒,因此當時已經將呈報準則修訂為發燒或者上呼吸道感染徵狀,並沿用至今。
■記者梁麗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