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香港時局動盪,家長紛紛送子女到外國升學,希望他們在彼邦可安靜學習,遠離紛擾。英國是留學熱門之選,前宗主國有種獨特的親切感,連過馬路都安心點。
然而最近留學英國也不安寧,大學員工發動罷工,74間大學由2月20起又要停課14天。說又,因今次已是第三回,去年11月已停課8天,2018年2、3月也試過一次。問題根源沒解決,相信工潮不會平息。
罷工原因,是大學員工不滿薪酬待遇和工作量等問題。罷工人員裏不乏講師,根據BBC引述HESA數據,講師裏有34%是短期合約員工,13%是按時薪計薪,加起來近半講師沒有穩定教席。工作量大但低薪,有人一星期做六天,只得四天半工資。教授很多時專注研究,平日的教學工作多由講師擔當,英國大學如此虧待講師,直接影響教學質素。
有罷工者批評,大學花巨額建教學大樓,大學卻說已花了過半開支在員工薪水上。學生交了學費卻沒堂上,部分人提出要「回水」。本地生每年付九千鎊學費尚且憤怒,那些付二萬多鎊(折合廿幾萬港紙)的國際生豈不更慘?
脫歐已成定局,歐盟的學生以後會否被視為國際生,學費加幾倍?若是如此,英國大學的生源和收入也受影響。有意送子女赴英留學的家長,選校時除了看大學排名,學校設施,今次罷工揭示的問題,也值得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