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自反修例運動以來,《蘋果日報》多次報道警暴問題,最近更揭發特首林鄭月娥向中央呈交報告欲靠疫情政治翻盤,早被特區政府及警方視為眼中釘。警方去年10月起已最少30次向本報發信,以投訴或警告字眼對不合心意的報道作肆意施壓,昨日再高調拘捕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指他涉嫌於去年8.31參與「非法集結」。有學者批評,當權者的執法和檢控手段某程度已經跟中國內地接軌,將法律「武器化」,向敢言傳媒作政治報復。
「警罵記者應拉自己」
除了黎智英外,警方昨日同樣以涉嫌參與非法集結拘捕民主黨前主席楊森及工黨前立法會議員李卓人。浸會大學新聞系高級講師呂秉權指出,香港有出版和集會結社自由,十分重要,今次有傳媒負責人和政治人物在行使公民權利時被捕,他認為公眾必須關注,三人被捕原因是否合情合理,或是基於政治考慮,「若有政治考量、政治報復,係相當危險」。
呂指出,整場反修例運動,某程度已由內地接管處理,尤其中央政法委書記郭聲琨及公安部長趙克志加入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挺港府「止暴制亂」,本港在執法和檢控手法上可說已跟內地接軌,他舉例如濫捕,「拉住先,或嚇咗你先,或做有罪假定,未審先判而採取行動」;或針對較知名人士作震懾的行動,企圖令港人不敢上街。
警方在反修例運動期間多次向傳媒施壓,包括《蘋果日報》、《立場新聞》及港台等,昨日更拘捕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呂秉權指,從中共打壓內地時政雜誌《新維月刊》、《臉譜》,以至銅鑼灣書店事件及晨鐘書局負責人被判囚可見,中共對敢言異見傳媒的打壓手段,通常是先拘捕關鍵負責人,再斷裂其出版營運,「令到你講嘢同營運空間窒息」。
他坦言,在反修例運動下,當權者針對媒體的做法越來越似大陸的手段,將法律「武器化」,「有法用盡,無所不用其極」。
對於黎智英涉及於2017年6月4日在維園向一名《東方日報》記者講粗口,被多控一項刑事恐嚇罪,呂秉權說:「如果恐嚇記者要拉,應該要自己拉自己好多次啦!」質疑警方經常辱罵記者,更應該被拘捕,有關控罪不合理。
■記者王家文、陳詠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