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錢黨的政治分化 中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副主任 - 黃偉豪

派錢黨的政治分化 
中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副主任 - 黃偉豪

執筆一刻,傳來三位泛民陣營人士黎智英、李卓人及楊森,被警方拘捕。這只是財政預算案公佈後的第二日,本以為政府的劇本是透過派錢,一人一萬,皆大歡喜,以緩和一下現時緊張的政治氣氛。但原來一切只是煙幕,打壓和秋後算賬從來沒有停止。

用這一個與時局更為配合的角度來分析今年的財政預算案,它其實淪為政治分化的工具,為的是分裂在反送中運動下形成的反政府超強民意大聯盟,希望在中產、專業及年輕人,和基層及較年長人士中間,製造分裂和缺口,使政府更容易把他們逐一收服。

派錢本來是喜事,屬眾望所歸,而用資源來解決政治紛爭,也是世界各地常見的政治策略。但今次財政預算案派錢的奇怪地方,是偏偏要和警隊的大幅增加資源掛鈎,使簡單問題複雜化,好事變壞事,引發更大爭議。

其實,政府完全有方法把派錢和財政預算案分開,不必造成勢成水火的攬炒局面。政府為甚麼要這樣做?除了不排除是太愚或愛鬥氣外,更可能是背後有它的計算,是另有目的的政治安排,想刻意造成民間的矛盾與對立,在支持派錢、要錢應急的一般平民百姓,及較少經濟壓力、站在道德高地反對警暴的中產及專業人士之間,製造紛爭與內訌。

傳統上,香港的政治陣營可分成泛民和建制兩大陣營。雖然泛民陣營近年衍生出本土及自決等派別,也因此被改稱為非建制派,但這只是泛民的內部演化,大致上無損六四的選民比例。而政府及建制派組成的管治大聯盟,仍長期地和穩定地坐享社會上約四成人的支持,甚至在逐步增長至四成半。

但一場反送中運動,帶來了民意上翻天覆地的改變。這場運動開始後,我們看見了超級民意的大聚集,在很多問題上,包括撤回送中條例及設立調查警隊的獨立委員會,均見到七成,甚至史無前例的八成民意支持。這也直接推高去年11月區議會選舉的投票率,至破天荒的七成,帶來了建制派的大敗。

使政府擔憂的是,雖然疫情減少了大型的示威活動,但這一個超級強大的反政府民意大聯盟,仍順利地過渡至這場抗疫運動而絲毫無損,例如支持為抗疫而封關的民意是高達八成。

政府圖動搖基層中產專業聯盟

由於非建制派的基本盤只有五至六成,七至八成反政府的民意何來?毫無疑問,是有原先的政府支持者,屬於淺藍和甚至中藍的人士,改變了立場,轉投了反政府的陣營。這情況在傳聞工聯會的麥美娟,在閉門會面場合用粗口問候特首林鄭月娥的事件中,得到充份的反映,建制派正面對自己原有支持者的眾叛親離。

如此不篤灰和不割席的超級民意大聯盟,相信是包括了至少三類型的組合,除了是在運動策略上的和理非與勇武的組合外,亦包括了跨階層的中產專業與草根基層,及跨年齡的中青年人及銀髮一族。從合理的邏輯分析,把派錢與警隊資源掛鈎綑綁,政府希望起碼可動搖基層與中產專業之間的聯盟與信任。

這亦配合中央派駱惠寧出任中聯辦主任的新策略,用更高明的手段,繼續執行中央趕盡殺絕的強硬路線,這也是中共統戰與分化常用的伎倆。

不過,話時話,奸有奸輸,當初元朗7.21事件的「無警時分」計劃,也是希望市民被黑社會襲擊時,因找不到警察,會重拾對警察的尊重和信任,結果卻完全相反。只要巿民有智慧,相信不會輕易墮入「派錢黨」的圈套。

黃偉豪
中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