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自我擊破理財新哲學

林鄭自我擊破理財新哲學

【財政預算案2020-21】
【本報訊】「財爺」陳茂波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順應民意」,宣佈全民派錢每人一萬,為政府低迷民望補鑊,並變相讓建制派「成功爭取」。這個陳茂波口中「特殊情況下的特殊措施」,即時作用是令預算案評分較去年大升7分,但特首林鄭月娥2017年競選特首時自誇的「理財新哲學」,曾將全民派錢視作洪水猛獸,認為不符其理念,但現屆政府任期剛過半,林鄭的理財新哲學已壽終正寢。有前官員指,林鄭當日提出所謂理財新哲學只是空洞口號,實際只為狂加經常性開支,警告長遠對財政造成結構性負擔。
記者︰陳珏明

林鄭2017年競選特首時,因缺乏財金政策經驗,被質疑對公共財政認知不足,林鄭當時為顯自己不落下風,提出理財新哲學包裝其公共財政理念,更用作批評及攻擊競選對手。對於這個「指導思想」,她指新政府要有理財新哲學,包括善用資源投資未來,讓市民可分享經濟增長的成果。屬一次性全民派錢措施,她視為無助解決社會問題的做法,甚至是「懶人理財」。

林鄭2017年選特首時提出「理財新哲學」包裝其公共財政理念,藉此攻擊競選對手。

林鄭拒絕全民派錢,但所謂「理財新哲學」亦未能解決貧窮問題。

經濟衰退遇上世紀疫情,零售業遭受重創。

狂加經常性開支 弱勢短視

她上任特首後,陳茂波發表任內首份財政預算案,2017至18的財政年度盈餘逾1,300億元創歷史新高,但林鄭班子企硬拒絕派錢,反而向學童派發海洋公園門票。林鄭當時還讚揚預算案完全秉承理財新哲學,但民調數字顯示,該份預算案評分僅得48.2分,為當時11年來新低。最終陳跪低,但據知林鄭仍堅拒全民派錢,只肯透過關愛共享計劃,向合資格人士派發最多4,000元,政府曾解釋,計劃並非以全民為目標,只在「補漏拾遺」。

及至今年預算案諮詢期間,陳茂波被建制派要求再次派錢,當時他仍向立會一再強調,全民派錢不符政府理財新哲學,而最新財政預算案的全民派錢方案,如同全盤推翻這個名義上存在兩年多的「新哲學」。陳茂波昨日有為理財新哲學解釋,指因香港經歷非常特別情況,故在艱難時間派錢,希望「留多啲錢喺大家袋」。

曾撰文質疑理財新哲學的公務員事務局前局長王永平認為,林鄭所謂「新哲學」只是口號,由始至終說不出原則,《基本法》107條規定預算案須「量入為出,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但今次預算案明顯違反,陳預示政府未來五年會有赤字,卻沒提出解決方法,「反映呢個政府弱勢、短視、過得一日得一日」,又批評若理財新哲學是狂花經常性開支,「呢個唔係新哲學,係新危機」,他指出,明年公務員編制仍增加6,700個職位,增幅達3%,警隊增加人手佔逾2,500個,升幅更十分誇張,警告公務員人數不斷膨脹,編制趨臃腫,長遠便會成結構性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