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好】
將來的人怎記載2019年的香港人起義抗爭?我不知道,只知道我們正參與寫這段歷史。最近有兩本相關作品面世,早前介紹過由台灣報導者編輯、讀書共和國出版的《烈火黑潮》,今次介紹第二本由端傳媒編輯出版的《2019香港風暴》,兩本書的主編李雪莉及李志德都是認識的朋友,難得他們對香港處境持續關心、思考,為我們記錄下這個時代。
歷史紀錄
《2019香港風暴》由六年前的雨傘運動開始,講述傘運後大學生的狀態,然後開始進入無大台的抗爭方式,連登仔的崛起、文宣組工作、警暴、七二一暴力預謀、中大慘案、理大圍城、最後是香港人權及民主法案的游說工作及獨立關稅地位前景。由於是現場報道,所以內文穿插很多人物的敍述,夾敍夾議。書中收錄了一篇我的專訪,標題是「劉細良:中港是命運共同體,是我們那一代最錯誤的信念」,這一篇專訪可以跟《烈火黑潮》內我的文章共讀,比較完整闡述我這三十年對中港關係的思考。
一九八九年天安門廣場民主運動失敗,中共以軍隊鎮壓,全國進入白色恐怖,學生領袖通過支聯會營救流亡海外,香港人悲憤莫名。但八九之後停下來的基本法起草工作仍然要繼續,香港人應該如何面對中共呢?如果按照今天的民意,不少人會選擇九七後獨立,但歷史沒有What if......。那一代的香港人如何自我說服,願意接受繼續按中共的時間表及部署,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主權交回中共?他們相信今天即使中國內地民主運動遭逢挫折,但假以時日,中共在持續的市場經濟改革下,逐步走上自由化及民主化之路。大家相信中港之間的差異,只是「同軌不同速」,大家是向着共同的目標進發,但因為歷史原因,在政治參與方面發展的速度不同,所以才需要五十年不變。
當時我們理解是因為中國慢,我們快,所以就等一下。民主回歸派一直願意妥協,是認為香港是中國變化的催化劑,香港一小步,對中國而言可能是一大步,所以他們接受牛步的民主進程,認為只要建立路徑依賴,香港在中國主權下實現了真普選,這是不得了的大事,因為香港民主模式會輻射整個中國大陸。這種對中港關係的想像,也不是完全出於幼稚無知,因為我們是親身經歷過1979至1989這十年的改革開放,以港為師,一個香港足以改變了整個中國。那年頭內地各主要城市,總要起一座類似灣仔合和中心,頂樓有三百六十度旋轉餐廳的大廈,這代表着「現代化」,而現代化的意思就是向香港學習。由經濟改革開始發展到社會、政治改革,大家最後到達同一個目的地:民主自由。
最後一章
香港人沒有變,中共也沒有變,因為原來這一切都是共產黨的策略部署,他要欺騙的其實不是香港人,而是整個西方世界,騙取加入全球自由貿易的大家庭,騙取西方的技術轉移,中共在2012年後,撕開這假面,徹底否定西方核心價值,高調宣佈重回1979年之前的民粹獨裁體制,而且是更先進的數碼科技獨裁。在這個路線大轉移的時候,香港人被迫作出選擇,要麼跟隨一國大勢,做個經濟城市,接受假民主為有限的自由,融入內地變成大灣區內城市。要麼奮起反抗,堅持親西方的核心價值,保持香港國際都會地位。
2019這場風暴,正敲問每一個香港人的靈魂,也不容裝睡,大家直面中港關係的核心價值,甚麼是一國兩制?甚麼是高度自治?其實,每個人心裏都意識到已經到了攤牌時候,終局如何,將會由我們自己去寫。
撰文:劉細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