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金收入放緩 中期基礎盈利跌2%新地預警疫情影響賣樓

租金收入放緩 中期基礎盈利跌2%
新地預警疫情影響賣樓

【本報訊】龍頭地產商新地(016)昨公佈截至去年12月底止中期業績,期內基礎盈利按年減2.3%至134.2億元,主要受累酒店純利大挫及租金收入增幅放緩。受社運影響,新地本地商場及寫字樓出租率降至93%,集團預警,倘若武漢肺炎疫情持續較長時間,其物業銷售及盈利在未來兩年將受到負面影響。
記者:何文俊

去年6月反送中運動爆發後,新地旗下沙田新城市廣場開放予警員執法,被批評為「深紅基」,之後多個商場遭示威者「踩場」,商戶需暫停營業,新地因應不同情況提供免租期,在一眾地產商中影響較深。新地昨公佈,去年下半年本港物業租賃合併收入為99.41億元,按年上升3.2%,但期內已新增V Walk及北角匯兩個商場,意味增長動力成疑。

出租率恐衰過沙士

截至去年底,新地本地投資物業出租率為93%,按年跌2個百分點,受累武漢肺炎來襲,出租率恐未見底。富昌證券聯席董事譚朗蔚相信,新地租務組合現時出租率「應該已經低過沙士」的92%,其中最受影響的商場業務情況更嚴重,因零售業去年本已受累社運、人幣貶值及內地經濟放緩,加上疫情擴散,商戶承受力更弱,倒閉潮將持續;至於租金收入雖未至於「斷崖式下跌」,但一定會呈跌勢,「除非佢情願冇人租都唔減價,否則維持減租就會削弱收入」。他稱,長短線都不宜買入新地,如股價跌穿110元短線支持「會幾麻煩」。

仲量聯行香港主席曾煥平則認為,商場「最緊要係人流」,出租率是否見底要視乎疫情何時完結,如持續到4月後,連政府都鼓勵留家,商戶自然捱不住。不過他稱,新地不少商場位於將軍澳、葵芳及荃灣等民生區,當區居民有一定消費需求,出租率未至於大跌。

新地稱,自去年中起,社會事件導致經營環境轉差,尤其影響零售租務及酒店業務,而疫情令短期市況進一步受打擊,倘持續較長時間,未來兩年物業銷售及盈利將受累。

中期息續派1.25元

集團上半財年收入387.1億元,按年升4.3%,股東應佔溢利挫24.7%至154.2億元;每股盈利5.32元,中期息維持1.25元。期內物業銷售收益162.1億元,溢利68.5億元,未入賬銷售額約216億元,主要來自匯璽、雲海別墅及PARK YOHO Napoli等項目。

截至去年底,新地本港土儲為5,890萬方呎,包括約2,580萬方呎發展中物業,以及約3,310萬方呎已落成物業,絕大部份作長線投資。內地土儲有6,970萬方呎,其中5,510萬方呎是發展中物業,逾半興建住宅出售。

新地主席郭炳聯在業績報告表示,集團已採取積極措施,為大部份商場租戶提供租金寬減,有信心克服社會事件及疫情帶來的挑戰,正如集團於97年金融風暴及千禧年科網爆破後,仍發展國際金融中心二期與環球貿易廣場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