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人物】急市民所急2500包贈長者 米行派米「唔飽都得個安心」

【抗疫人物】急市民所急2500包贈長者 米行派米「唔飽都得個安心」

【抗疫人物】
月初全城搶米搶廁紙,你家裏這刻的存貨足夠嗎?港府指米商有足夠存貨,也不足以阻擋市民的恐慌。西環有家米行,眼見搶米潮,即每日在網頁更新店舖存貨量,這段期間更沒有抬價,最近兩個星期天還集合一班八十後、九十後街坊,在舖頭或街頭派米予六十五歲或以上長者,至今已派出一公斤米二千五百包,只為得個安心。「每個香港人都活喺水深火熱中,老人家眼見人人搶米,難免擔心。我哋想佢哋放心,就算派米唔可以令佢哋食飽,但至少解決燃眉之急。」負責人陳俊達(Steven)說。

位於西環的永隆米行,由Steven的爸爸陳先生七年前創立。陳爸爸在米行工作大半生,毅然自立門戶,Steven便辭掉手機營業員工作支持父親創業。西環對出海皮昔日是三角碼頭,早已有條米行街,專做白米批發,「那時最多潮州人做白米這行業,很多都是從泰國回流的華僑,像我自己都是潮州汕頭人,經親人介紹入行,由打雜做起,最後再做到管理店舖。不過米行自從千禧年後開放了牌照,基本上有商業登記便做到,令這行難做得多,我舊公司都做不住了。」陳爸爸說。

既然米行難做,為甚麼父子倆仍決心創業?「雖然這是夕陽行業,這行又漸漸被超市取代,但香港人始終都要吃米,即使環境不是很好,但我們有父子三個人一起做,現在請了會計,除了批發,還會兼做零售,總算可以𢭃份人工。」陳爸爸回應。

近二十位來自長洲、西環的街坊,分擔包裝米及派發任務。

雖然「福米」僅重一公斤,老闆希望人人有米吃,更多人受惠。

Steven與爸爸以父子檔經營米舖。

本周日在油麻地派出600包米。
永隆米行fb圖片

三口家掃75公斤 「有蟲都未吃完」

談到今次搶米潮,某天超市的白米突然成為市民搶購目標,需求量大於存貨量,加上新貨趕不及上架,缺貨情況令市面一片恐慌。「假如全港家庭,每家每戶只買一包米,那一定夠分配,但當每人買兩三包米囤積,那就多多都不夠賣。最記得有三人家庭來舖頭買米,我問他想買多少,他說要買三包廿五公斤。三個人吃三包廿五公斤,分分鐘吃到有蟲都未必吃完。」Steven說。在搶購潮下,雖然米行的食肆定單較過往減少,卻意外多了一班零售客,尤其西環舊區老人家多,又特別多斜路,米行亦設有送貨服務,方便一眾老友記訂購必需品。

現在香港米商約有100家,招商局旗下倉庫,是全港大米市場主要集散地,儲存大米的米商有逾50家,永隆亦是其中一家。由於白米是基本糧食,政府指定儲備存貨要維持足夠香港居民15天食用,以應付各種突發的緊急情況穩定市面的供求量。

本港食米有逾九成來自泰國及越南,內地僅佔7.7%,故在疫情期間,來貨價和供應都穩定。「我們大部份香米都是泰國進口,我們盡量保持米原裝入口。除非當地是疫區或者發生政變,米價才有影響,現在價錢和供應一般都是很穩定。大家不必恐慌。」Steven說。

Steven聚集一班年輕街坊到各區派米予老人家。

米行設有送貨服務,方便西環舊區的老人家訂購必需品。

舖頭的香米都是泰國進口,並且盡量保持米原裝入口。

新米軟糯要少水 舊米爽口有彈性

有說米行米質較超市好,其實視乎個人口味。泰國米一年一造,每年農曆十月便有新米上市。新米水份足,膠質強,較軟糯。新米放一年以上即成舊米,水份少,香味流失。超市賣米,多是大量進貨而且囤積一定時間,所以多是舊米或混雜舊米。另外,新米會較軟腍,不吸水,如果煮新米放八至九成水便可以,舊的香米則較爽口有彈性口味各異。

永隆米行
西環干諾道西118號地下1H舖

記者:何嘉茵
攝影:潘志恆、伍慶泉、蕭志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