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2020-21】
【本報訊】武漢肺炎打擊各行各業,政府明言就業情況惡化,更預警失業率或升至5%,但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卻未見有針對性措施,協助受疫情影響的打工仔渡過難關,僅以補貼形式資助僱主請人,預算案美其名是保就業,實情卻只保企業,對失業人士更是零支援。勞工界轟政府對失業問題視而不見,促盡快成立失業援助金。
記者:王家文
本港最新失業率為3.4%,12.23萬人沒工開,但就業市場仍未完全反映疫情重創,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預告失業率或升至4%至5%。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公佈財政預算案,雖承認就業情況惡化,但只舊調重彈,沿用補貼方式「鼓勵」僱主聘用青年、年長及殘疾人士。
重提去年措施炒冷飯
現時勞工處推行的中高齡就業計劃、展翅青見計劃及就業展才能計劃,參與計劃的僱主可申領在職培訓津貼。預算案建議每年增撥3,000萬元,調高有關津貼上限1,000元,如展翅青見計劃,僱主聘請一名學員,可獲發的在職培訓津貼由每月上限4,000元增至5,000元,為期6至12個月。
政府預期今年下半年可調高有關津貼,每年約4,000人受惠。惟在中高齡就業計劃中,卻設年齡限制,調高在職培訓津貼上限只適用於聘請60歲或以上的僱員。
政府消息人士解釋,因年長人士較難搵工,故措施具針對性,以鼓勵僱主聘用較年長人士。建造業議會也會撥出兩億元,向約6,000個合資格中小企承建商及註冊分包商提供補助金,上限兩萬元。
至於另一項支援勞工措施,其實是去年底政府公佈第四輪紓困措施時,已提出僱員再培訓局通過修例,把學員每月津貼上限由4,000元增加至5,800元,料每年有四萬多人受惠,額外開支約25億元。
職位開創遜03沙士
本港2003年爆發沙士疫潮,失業率一度高達8.7%。當年財政預算案推出多項增加就業措施,包括為2,000名大學畢業生提供見習培訓,以及延續約3,600個臨時職位。翌年的預算案更撥款12億元,延續逾1.1萬個臨時職位。惟事隔17年,疫情重臨,但預算案卻未見有開創職位或針對失業人士的措施。多個政黨及勞工團體最近都要求成立失業援助金,預算案也隻字不提。消息人士指出,預算案已向全民發放一萬元,而且失業援助金在執行上存困難。
職工盟批評,本港面對疫情及經濟蕭條雙重打擊,但預算案對失業問題視而不見,未有對症下藥,令人失望,促設立失業援助金及撥款130億元創造五萬個臨時職位。社聯認為,預算案為企業提供支援以穩住營運,卻非針對保障基層就業,且就業措施以培訓為主,對短期內創造就業未有着墨。
勞工顧問委員會勞方委員周小松批評,預算案對於失業人士及被迫放無薪假的半失業人士是零支援,預算案打正旗號「撐企業、保就業」,但政府在保就業方面明顯無心無力。他促請政府設立失業貸款基金,而當疫情喘定,更應效法2003年沙士時,帶頭創造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