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2020-21】
【本報訊】經濟衰退遇世紀疫情,政府調動過萬億元財政儲備開倉派米,本港下年度財赤金額預算刷歷來最高。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公佈最新一份預算案,預計下年度財赤達1,391億元,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GDP)的4.8%,突破國際財赤安全警戒線3%的水位;財爺亦預計未來五年政府賬目仍會「見紅」,故當局的「水源」財儲亦將水降船低縮減近2,000億元,總額跌穿萬億元關口,由11,331億元降至9,371億元。
記者:劉美儀 李芷珊
經濟師及學者普遍認為,巨額財赤單次突破警戒線暫時問題不大,毋須過慮本港財政穩健或國際信貸評級受到影響,但亦有意見指,本地勞動人口已按年收縮影響庫房長遠收入,本港出現結構性財赤的隱憂潛在。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日公佈,2019/20財政年度本港預計錄得378億元赤字,相等於GDP約1.3%,亦是15年來首次見紅,政府收入修訂預算為5,673億元,較原來預算低9.4%,開支修訂預算為6,114億元,較原來預算高0.6%。
陳茂波解釋赤字主要成因是政府收入未能追上開支急劇增加,加上多輪紓困及防疫抗措施開支所致。考慮財政措施提振作用,預測今年本港經濟實質增長介乎負1.5%至正0.5%,通脹率1.7%至2.5%。
勞動人口跌 恐變結構性財赤
自從本港主權移交後,1998至2004年六個財政年度中,除了1999/00年度錄得百億元盈餘外,其餘五個財政年度皆見赤字,最嚴重是2001/02年度財赤633億元,相等於當時GDP的5%,但當年政府財儲僅3,725億元。
星展香港經濟師謝家曦認為,明年財赤相等於GDP的4.8%,暫時問題不大,只要並非成為長期問題無止境「蠶食老本」,毋須擔心影響本港財務健及國際評級,甚或引發炒家砌詞聯手沽空炒爆港元,始終本港財儲雄厚及外匯基金資產龐大可以抵禦,下半年經濟亦可望好轉。
惟謝家曦亦指,本港勞動人口按年下跌對庫房稅收有影響,「本港結構性財赤遲早出現」,倘明年巨額見紅後過幾年又大額財赤,「隱憂當然潛在」。
人口老化 政府成本負擔增
彭博中國經濟學家萬千亦表示,本港財儲預料可以承受四至五年財赤,然而長遠而言,若果經濟表現持續遜於預期,本港財政壓力可能會上升;當局對資產增值稅、土地使用費收入高度依賴,意味政府財政狀況會隨商業周期及房地產市場變化而波動,人口老化亦令經濟增長前景受限,政府成本負擔增加。
中大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則較樂觀,謂下半年疫情減退,經濟有望反彈,預算赤字有機會減輕,短期亦可考慮增加印花稅提高收入,暫時未見政府出現嚴重的結構性財赤問題,本港之前評級下調主要受政治事件影響。
大和資本首席經濟師賴志文亦不太擔心,指本港財儲遠勝不少國家或地區,「仲有排搣」。
評級機構穆迪上月已降低本港評級至「Aa3」,展望為穩定;惠譽則於去年9月降低本港評級至「AA」,展望為負面,為24年以來首次;標普近年則未有降低本港「AA+」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