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口罩蝕本多 - 左丁山

生產口罩蝕本多 - 左丁山

講到在本港設立口罩工廠,長遠來講,成為「社會慈善企業」多過成為賺錢上市企業,最啱由工聯會呢啲有把炮籌款唔怕蝕本嘅NGO去做,林健鋒王維基等人設廠嘅話,遲早要爭取到政府「答允包銷」,先至可以全身而退,但政府或會為林健鋒「包銷」,王維基嘛,親疏有別,食自己啦,政府邊度會幫佢!

王維基目前就幫到唔少中小微企,例如餐飲M素來供應不少橄欖油、紅白酒及進口食品畀食肆,依家梗係生意清靜過慈山寺。左丁山問佢會唔會執埋檔生意,餐飲M話:「我啲客已經執咗好多,自己已經心淡,點知阿仔打開咗HKTVmall條線,依家做網上零售,救番條命,HKTVmall生意太好,帶挈埋我地供應商。」有此條生命線,餐飲M又可以捱落去,大概因為好多市民唔想出街買嘢,避免「緊密接觸」陌生人,時興網購啦,故此益晒王維基。阿Ricky好識睇風頭火勢,觸覺敏銳到極,抵佢發。不過咯喎,佢話要投資生產口罩,又未必係一盤「賺錢」意念。

產品價格常變,經濟學有一個Cobweb Theorem(主要講農產品),指某種產品因突然而來嘅需求,推高價格,於是商人或生產商大力投資擴容,導致供應大增,該產品價格隨即大跌。現在就因為有COVID-19,口罩價才急升,於是不少人說要投資生產口罩,但當肺炎病毒消失,回歸平靜之後,口罩需求一定會急跌,生產口罩到時送都或者冇人要,王維基如果真係要做口罩生意,係賭一鋪而已,可能佢想做善長至係真嘅。最令人不解嘅,就係有人以為可趁此機會在香港搞import substitution industrialization(入口代替工業化)(見經濟日報2月22日A12版),呢個題目左丁山在1976年左右已在「明報」晚報寫過,當然就係批判此概念在發展中國家完全行不通,在印度則拖慢經濟發展,在南美則搞彎晒南美經濟,只有在中國因為人口多,中央集權,可以有機會行得通,但中國首先仍然要靠出口導向工業化(export led industrialization)才得到發展至今天咁發財。香港地方細,人口少,搞甚麼入口代替?真是活見鬼!該作者問:港人口罩需求,究竟幾龐大?以現時市況睇,人人戴口罩,一日用750萬個,一年用2.8億個,係好大呀,但到咗2021年,750萬港人之中,還有幾多人每日戴口罩?2018年,香港有幾多人每日戴口罩?一啲人開口埋口就鬧自由市場經濟無用,要求政府介入,扶助本地工業發展,即係想政府浪費納稅人血汗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