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水一萬掩藏的權力遊戲 - 利世民

回水一萬掩藏的權力遊戲 - 利世民

建制派煞有介事,事先張揚回水一萬;某程度上,亦反證之前《蘋果日報》揭發,政府以抗疫為名,助攻為實的策略。

我粗略計算過,連同自去年幾輪「紓困」、最近抗疫,政府向不同小圈子既得利益輸送的金額,高達905億。以上計算,已經撇除減免各種徵費和稅收。905億當中,不少是以創科和環保為名,但完全不計成效的利益輸送。

廢紙業,三億;清潔生產,三億;智慧交通,十億;電能車充電設施,廿億……我在預算案找到超過20多項類似的撥款。紅色經濟圈的假大空與疫症無關,與經濟衰退無關,但偏偏與建制派要攻要守的功能組別有莫大利益。當市民得到一萬「回水」,小圈子利益卻以億元計,這叫公平嗎?說穿了,建制派為政府護航,政府向建制派慷他人之慨,這就是政府的本質。

政府助選無所不用其極

就連中聯辦話事人駱惠寧也講明,建制派失去議會過半數控制權,等於被奪權;我對駱先生的坦白感到意外之餘,亦不禁思考在這個硬指令之下,政府會如何無所不用其極去為建制派助選。

香港政制設計本來近乎滴水不漏:先有功能組別和分組點票,再有比例代表制的地區直選。任何派別,在沒有強勢部門的協助和協調下,難以取下絕對支配地位。究竟這個政府如何無能腐敗,才會令建制如此劣勢?

依我觀察,不但是政府缺乏管治意志,眼中只剩下國家級任務,就連建制派功能組別議員,亦因長期被「政治庇護」,完全侮辱了政工作者的尊嚴。從前的建制派是北京的統戰對象,今天他們只是被豢養的獻世派。

香港是尋租經濟,跟政治權力結構互為因果。市場要推陳出新,鳥籠政治亦必須打破。請不要誤會,我不仇富,也不反對企業透過不斷提升競爭力而雄霸一方。

膚淺的人只會看動機,講原則的人,會同時堅持過程正義公平以及結果。抗疫、保就業、發展多元經濟、關愛社會……這些廉價的標題,本少爺一晚可以想出300多個,但只有不顧廉恥的政工作者才會販賣這些願景,換取高薪厚祿和社會地位。

無疑,天下間的政工作者,大概都是同樣貨色。海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一章〈為何永遠都是最無恥的人爬到最高位〉,單看標題,彷彿是政治哲學暗黑版的心靈雞湯,但實情他想講的是:「在一個事事透過權力統籌的大政府,只有最不近人情,最會出賣少數人利益的野蠻人,才有機會上位。」

習近平是甚麼人?夏寶龍、張曉明、駱惠寧、梁振英、林鄭月娥是甚麼人?我當然不認識他們,但我知道制度和個人品格的互動。他們的繼任者,亦應作如是觀。

陳茂波借慷他人之慨「回水一萬」,已經有人說是下任行政長官的人選。但無論是他,抑或任何人,要拿下選委過半數票,都必須要參與利益輸送的遊戲規則。換人試試可能明天會更好,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當年若然是誰人誰人當選,便天下大治,這種講法無異於夢囈。香港真正需要的是對權力遊戲的覺醒──制約權力,釋放個人和社會力量。

財雄勢大的政府,回水一萬,總金額700多億,只是九牛一毛,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利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