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病毒疫情蔓延,全世界鬧口罩荒。91歲首富發慈悲之心,為醫護人員先從加拿大運來口罩,再御駕親征,坐私人飛機到新西蘭搬保護衣。朋友沒有那麼豪,只傳來港大中醫藥學院兩款聲稱有「正氣內存,邪不可干」之效的「強肺禦邪食療方」,其情可感。與此同時,有中文大學中醫學院顧問在報章撰文,援引起碼有2,000年歷史的《黃帝內經》提供跟疫症「抗爭」方案。前醫管局行政總裁黃譚智媛醫生加入中醫抗疫行列,向香港電台指出,抗疫有方;沙士之時譬如她主政的瑪麗醫院員工憑提高警覺,避免中招;而廣華醫院煲中藥供應員工亦顯有效益,值得推薦云云。儘管舉世的科學家尚在努力找出病毒源頭、傳染辦法、毒性如何,進而研製疫苗以求根治,中醫可抗疫、能抗疫之說已大行其道。信心從何而來?
除了《黃帝內經》,不難是有中華文化特色的藥方。港大中醫藥學院那款「三白固肺湯」即聲稱有「固金補肺」之效,可供「全家服用」,但沒有說明是一服見效,抑或要一年365日天天早午晚三餐飲方能「固金補肺」。這到底是藥方還是食譜?
未「對症」談何「下藥」?
疫症當前,註冊中醫學會不甘人後,提供包含八種中藥──與港大的九種材料不相重叠──聲稱能「增強免疫力」、能「清肺解毒,祛濕化濁」的湯料。利申:我對甚麽是「祛濕化濁」一無所知,對免疫力倒有點滴認識;知道一味「增強免疫力」顯非好事。據《經濟學人》報道,史上最暢銷的生物製劑正是用來遏制過度活躍的免疫力。不管《黃帝內經》或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如何看待免疫力,只顧「增強」──那八種中藥加起來可有「增強」之效,天曉得──顯非對症下藥之道。
治病救人離不開斷症與處方。即以武漢病毒而言,科學家們以劃時代的速度列出其基因圖譜、歸類為冠狀病毒,為「對症」邁出重要的一步。武漢之前,已確定有四種冠狀病毒,頭兩種已演變為風土病,科學家們曉得如何對付;沙士是第三種,中東病毒是第四種。科學家未及找出對付辦法沙士已頓然消失。排列了武漢病毒的基因,美國科學家迅即製造出其立體原子結構模型、掌握病毒藉以黐附、穿破細胞膜、散播繁殖的「蛋白椎」(Spike Protein)形狀,是以有望找出辦法切斷或阻截其播毒途徑。對症下藥又豈非該當如此──從基因、原子結構的根本層面掌握致病原因,尋求化解之道──而非在「正、邪、濕、熱」等抽象概念中團團轉?
此亦是最叫人摸不着頭腦之處。科學家們未掌握武漢病毒是何方神聖,「對症」固未說得上遑論「下藥」。此可又無礙出身「實證醫學」、位極醫療系統頂峯的黃譚智媛醫生及掛着兩大學府招牌的專家們鼓吹中醫抗疫,此又豈不有違科學常識?
或曰「三白固肺湯」,所費無幾,倘能有病醫病、冇病強身,何必認真?煲出來的湯水如若不傷腸胃、味道好,確又無傷大雅,可是必也正其名乎?那充其量是食譜而已,何曾是治病救人的藥方?撰寫食譜的人沒有「實證醫學」訓練,用料復欠醫治疾病的科學根據,其工作與掌杓廚師何異?此說並非貶低廚師的地位。事實上星級大廚出鏡率之高絕非大國手所能望其項背。各司其職,大廚的撚手名菜不可能治癌,中醫的「固肺湯」卻能抗疫?Come on!
不幸中國人確又拿治病當吃飯,而以形補形之說且誤盡蒼生。別的不說,中國及越南的男士認為犀牛角勁過偉哥,以致犀牛瀕於絕種。中國女士以驢皮提煉的阿膠為恩物,非洲農民是以不惜屠驢取皮,以致荒廢耕作導致糧產下滑。科學家懷疑穿山甲跟蝙蝠一樣,亦是武漢病毒的載體。雖受保護,據報每年有近90萬隻穿山甲被屠殺。
鼓吹中醫抗疫的醫學專家當然不會認同拿犀牛角、穿山甲以形補形。然而拿大國手的社會地位、大學殿堂的招牌為中醫中藥背書,則與力撐大廚治癌何異?對症下藥又能不從科學入手以實證為本?
楊懷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