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令中國陷入大停頓,各行業停擺,一個武漢,足以令全國經濟「攬炒」。但縱使疫情未完,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已經急不及待逼各地復工,有學者形容,疫情失控、防疫不力,已足以動搖習近平的統治,所以他不得不催促各地復工,以圖保經濟、穩就業,同時轉移視線,以免疫情直接衝擊政權。但2月10日是政府定下的復工日期,兩周後的各地復工人員仍然不足,這盛世又是否能如習所願?
撰文:楊 默
「現在出不去了!」 在廣東打工的阿勇,農曆新年前回湖北宜昌過年,新年過去,中國的復工日期也定下了,身在湖北的他卻無法加入「促生產」大軍,他本周日(23日)對本報表示,當地政府根本沒有跟他說甚麼時候可以離開,收入是停了,但也沒辦法,只能繼續在老家等待,阿勇說像他這樣在湖北的民工很多。根據官方前年的數字,湖北外出打工的民工超過1,000萬。
暴露出中共脆弱
縱使疫情未結、或缺少1,000萬名湖北民工,習近平仍決心復工,他2月3日下令,全力支持和組織推動各類生產企業復工復產,據報甚至在會上警告遏制疫情的措施「衝過頭」,威脅到中國經濟,同日武漢臨時搭建的火神山醫院才剛開始接收病人,全國通報新增武漢肺炎個案3,235宗、死亡個案64宗。
武漢肺炎毀滅性打擊中國經濟毋庸置疑,病毒並不是農曆新年前才出現,但直到農曆新年前瞞不住才公開。上月23日武漢封城後,全國各省市也陸續有不同程度的封關,省市之間幾乎完全停止來往,工業商貿停止運作,不過內地政治學者吳強對本報表示,對比起大饑荒、文化大革命,武漢肺炎疫情所帶來的經濟衝擊規模並不是最大,但有其政治意義,「但是隨着中國的小康社會,中共所面臨的風險是越來越脆弱,中國比任何時候都要敏感。」
保就業、穩經濟一直是中共維持政治穩定的伎倆,吳強指出除此之外,習班子要催促復工,更大原因是需要把經濟當作是政權的與抗疫不力之間的緩衝地帶,「這場瘟疫首先帶來的是武漢和湖北的停頓,接下來是全國的經濟停頓,這個停頓會在各方面表現出來,或為中國的長期增長帶來一個拐點,或是一個經濟下行。各方面都暴露出中國模式和中國增長模式的一個泡沫。以復工來避免瘟疫直接衝擊到政權、政治安全。」
努力避免大蕭條
不過,要做到習近平眼中的如常上班也不容易,因為中國各省早前為防疫情擴散,都設立關卡,以阻止人員流動,蘋果公司在中國的代工廠昌碩科技目前在上海的工廠招工並不順利,就算請到人,也要先隔離14天之後才能上班。但吳強也認為,催促復工、強調保經濟是習近平必須下的一步棋,這樣才可以轉移民眾對習近平管治策略上的不滿,「我相信中國以各種方式和手段,來避免大蕭條、來復工避免出現大規模的停頓,採取經濟復工的方式,這也是以經濟維穩的方式來抵銷瘟疫的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