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沙尼亞受俄「特訓」 網上投票未失守

愛沙尼亞受俄「特訓」 
網上投票未失守

美國四年前大選遭俄羅斯從中作梗,本屆大選若推行網上投票,可參考愛沙尼亞;這個只有130萬人口的東歐小國,是全球首個推網上投票(i-voting)的國家,日常生活亦全面電子化;2007年遭俄羅斯突擊癱瘓全國系統後,更煉就成帶領北約的網絡防衞神功。

1991年脫離蘇聯體制的愛沙尼亞,立國前後都面對俄國干預,資訊戰爭、媒體滲透、假新聞無日無之,資訊系統管理局、電腦緊應變小組組長塔默說:「我們有60年解讀弦外之音、話中有話的經驗;全靠敵人代代磨練相關技能。」促成愛沙尼亞加強電子防衞的,是2007年一場網戰,境外親俄網軍大肆攻擊,政府、銀行和傳媒網絡系統均告癱瘓。網戰過後,愛沙尼亞即成立「網絡自衞聯盟」,靠僅有30萬美元(233萬港元)資金及數百名義務專家,工作包括為電子系統修補漏洞,為官員做網絡特訓,又到學校辦講座教育下一代。

訓練候選人辨識侵略

選舉期間資訊防衞意識更高,2005年首推的電子投票系統至今未失守。愛沙尼亞立國之初就用智能身份證,憑號碼和晶片雙重認證,為電子投票提供第一重保障。第二部份是知識,選舉前一年,政府便會派員為各政黨免費檢測網絡系統,又訓練候選人辨識和防範網絡侵略;第三是測試,保安專家趁這一年頻頻攻入系統,找到漏洞及修正方法都公開滙報,自衞聯盟專家帕德雅說:「我們不能一味恫嚇大家,提供解決方案也很重要。」透明化做法令公眾對系統建立了信心,使用網上投票的選民比例,已由首年試行的1%,增至去年近44%。

小國對北約組織亦有貢獻,俄國2007年網戰後,北約接納愛沙尼亞建議,在其首都塔林成立網絡防衞合作卓越中心。中心每年舉辦全球最大規模的網絡防衞演習「鎖盾」,有30國1,200名代表參加。

美國各州有其規例,未必能像愛沙尼亞般統一網絡防衞政策,但愛沙尼亞前駐美大使、本身是網絡保安專家的卡尤蘭說:「我們2007年學到的教訓,任何國家都可借鑑。」她忠告美國嚴防政治議題,釐定清晰各部門責任,聯同學界和民間創造多方利益模式的保安系統,「要及早集結力量,別待網絡911事件發生」。
美國《基督科學箴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