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字預算低效用 - 左丁山

赤字預算低效用 - 左丁山

明日宣讀之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出現巨大赤字,已可斷言。經濟學理念上,赤字預算屬財政政策中之刺激經濟增長政策,道理係當經濟下滑,市場蕭條時,私人企業不敢投資,人民不願消費,政府就大力使錢(例如大舉興建公路、高鐵、地下鐵),希望透過乘數效果(multiplier effect),導致市場復甦。赤字預算係凱因斯學派主張嘅,至於政府入不敷支,錢從何來,當然係透過財政部發國債,橫掂銀行在經濟不景時不敢放款,咪就買入國債收息囉。睇睇美國,政府財政赤字巨大無比,2018年有7740億,2019年1萬億,2020年1.1萬億,歷年累積之國債與日俱增,到2020年2月份,有二十三萬二千五百一十五億以上。

美元係世界儲備貨幣,美國印銀紙毫無限制,只要世人一日對美國美元有信心,美國就可以毫無顧忌咁發行國債,支撐財政赤字。中國持有美國國債逾萬億美元,佔美債總數差不多44%,可見中國對美國幾有信心。

香港不同美國,完全唔可以印銀紙及無限量發債,目前有財政儲備逾萬億港元,但若然今年赤字一千億元,已相當於儲備近10%,現時各個政黨一齊要求政府向全民派錢一萬元(即林鄭等高官人人有份),真正「全民」收錢(香港人口750萬)嘅話,要750億元先至夠派,再加埋其他甚麼減免、寬減之類,赤字會好大,特區政府隨時會被國際評級機構降低評級,令阿波哥好頭痕。

赤字預算對香港經濟有無刺激?答案就係:唔係冇,但能量比較小。香港經濟學家老早計算過,香港財政政策之乘數效果低於一,即是政府赤字每一萬元所產生之效果,唔會係二、三萬元,而係少於一萬元,理由很簡單,香港係充份開放型經濟,入口多過出口好多,市民出外旅遊頻頻,收到政府一萬元派錢喎,最大可能就係去咗東京曼谷消費,而唔係到廣東道購物!

歷年來香港倘有赤字預算,都係為咗社會心理因素,派錢等市民埋怨少啲,等政府民望不致大跌,換言之,就是為政治服務,等民建聯可以宣稱「爭取成功」。對比之下,過往夏鼎基係財政司時候,每遇經濟逆境,政府對策便是緊縮開支,力圖減少財政赤字,此乃真正量入為出,現在話事人係林鄭,佢討厭人地講量入為出,陳茂波跟着佢,要多讀幾遍凱因斯理論嚟安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