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武漢肺炎疫情持續,戴口罩已成為港人日常生活的重要一環,但引發的暗瘡問題又成為另一困擾。醫生指口罩內溫度和濕度較高,容易滋生細菌,建議每四小時除下口罩讓皮膚休息,並做好皮膚清潔及保濕,有助預防暗瘡爆發。至於在口罩內加紙巾或面油紙希望延長口罩「壽命」,醫生指這反而阻礙呼吸及刺激面油分泌,建議以紗布代替。
記者:何家朗
皮膚遍佈皮脂腺,透過分泌油脂防止皮膚過份乾燥,但如果油脂分泌過盛,就可能積聚於毛孔之中。若同時有細菌滋生,可能引起發炎,形成紅疹狀的暗瘡,有時更會產生膿液,是十分常見的皮膚問題。
濕暖令細菌滋生
註冊西醫林苡明指出,口罩具保暖作用,戴上口罩時會與皮膚形成密閉空間,溫度上升會令血管擴張,並增加油脂分泌,增加毛孔閉塞的機會;而且呼吸產生的水蒸氣亦會被困其中,因此口罩內的溫度和濕度都會相對較高,形成有利細菌滋生的環境。綜合以上情況,戴口罩較易引發粉刺及暗瘡等皮膚問題,尤其本身屬於油性皮膚的人士,由於皮脂腺比常人活躍,有較高機率生暗瘡。
林指不同類型的口罩都有機會引發暗瘡,但一般而言會「越焗越加劇」,例如N95口罩會增強引發暗瘡的誘因。長期戴口罩引起的暗瘡與普通暗瘡無異,同樣主要分為粉刺類、炎症丘疹類及囊腫類等。
疫情期間難免要長期戴口罩,定期讓皮膚休息就是預防暗瘡的關鍵。林建議,市民應在情況許可下,每約四小時除下口罩,釋放口罩中積聚的高溫和濕氣。此外,皮膚清潔亦十分重要,除戴口罩前及除罩後應洗面外,更要做好皮膚保濕,透過維持皮膚水份來平衡油脂分泌。她提醒,定期清潔皮膚對油性皮膚人士而言尤其重要,最好使用去角質產品做深層清潔,但切勿使用磨砂膏,因為可能刺激皮膚,反而增加生暗瘡的機會。
可加薄紗布吸濕
坊間口罩供應短缺,不少人會在口罩內加一張紙巾,期望吸走濕氣及延長口罩使用時間,甚至有人會選擇加吸油紙吸面油,但這些做法並不理想。林解釋,紙巾雖可吸走濕氣,但通常物料太厚,容易阻礙呼吸;面油紙就更加不可取,因會長時間黏在面上,反而加劇油脂分泌,令細菌積聚引發暗瘡。
她建議,市民若想口罩「襟用啲」,可選擇加入薄身醫學紗布,可吸濕之餘,亦不會影響呼吸。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