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投資可敲美股ETF首選資訊科技板塊 跑贏大市

佛系投資可敲美股ETF
首選資訊科技板塊 跑贏大市

【數碼金魚缸】近日武漢肺炎全球疫情升溫,市民要花時間搶購防疫物資,實在未必有心情研究投資。然而,資本市場不會因肺炎而停止運作,因此筆者希望介紹一些「佛系」投資策略,操作簡單,讓讀者忙於抗疫期間也不致於錯失機會。筆者要提出的佛系投資產品,大家並不陌生,其實就是交易所買賣基金(ETF,Exchange Traded Fund)。

美國市場擁有最多種類的ETF產品。根據資料庫ETFdb.com資料,不同種類在美國上市的ETF有超過2,000隻,這個數量可比擬香港上市公司的總量。

過去筆者主張直接買強勢美股,效果通常好於被動買入大市的策略;然而股票組合也有其弱點,如果組合太集中,例如個股數量少於五隻,投資組合波動性便會大增。這主要是由於個別股票有較高的尾巴風險(tail-risk),在統計學上可形容為發生兩個標準差以外的小概率事件。

然而,對股票而言這種機率卻不算低,在接近業績期的日子比較明顯。近期例子是亞馬遜(AMZN)1月尾公佈好於預期的業績後之交易日裂口高開約一成。換句話說,如果業績不符預期,裂口下跌一成以上也是有可能的。

儘管下跌可能屬於暫時性,但賬面虧損對投資者造成的心理壓力也不輕。筆者已見過有對沖基金的美股組合因為不夠分散,於突如期來的跌市中承受了太大賬面損失而被迫清盤,儘管最後美股再創新高也無補於事。

同樣享孖展戶口優勢

買ETF的好處,是以相對低的資本便可持有一個風險充份分散的投資組合。在美股市場買賣ETF就等於買賣普通美股一樣簡單。投資ETF也可享受孖展戶口的優勢,使用適當的槓杆放大回報率。部份美國券商甚至容許ETF產品,有低於股票的初始及維持保證金要求,使投資者在風險控制上更靈活。以筆者使用盈透證券(Interactive Brokers)的經驗,一般美股初始保證金約是市值的25%左右。一些大型ETF例如SPY或QQQ,保證金的要求可少於20%。

筆者把管理資產規模最大的100隻ETF,和市值最大100隻美股的預期回報和標準差以點陣圖表達出來(見圖)。圖中可看到藍色點所代表的ETF,主要可分為兩個組別。

一個組別是標準差在5%以下的ETF,這些主要是持有債券和優先股的ETF,這些ETF在股市牛市回報率太低顯得不吸引,因此筆者不會特別介紹。另一組別是標準差在10%至20%左右的ETF,這些主要是追蹤股票指數或行業的ETF,是相對比較吸引的種類。

對比之下,紅色點所代表的是個別美股,標準差集中於15%至30%不等,由此可見投資ETF的風險明顯低於投資股票;因為ETF本質上已是一個股票組合,個別股票的尾巴風險已被大致抵銷。因此,持有ETF的投資者幾乎不需要擔心,業績期裂口下跌一成以上這種極端情況發生。

藉夏普比率排名選ETF

筆者建議盡量選擇資產管理規模大,以及夏普比率高的美股ETF。資產管理公司規模夠大,相對有較強能力應付資金贖回,不容易出現基金公司倒閉情況,可保證資金安全。夏普比率高,則代表該ETF背後所追蹤指數或行業的基本面較強。以下名單列載首100大資產管理規模ETF當中10隻最高夏普比率的ETF作參考。

首先,10隻入選的ETF全是股票ETF,因近年在美股長期牛市下,債券和優先股的ETF在風險回報比上均跑輸股票ETF。夏普比率最高的兩隻ETF分別是Vanguard Information Technology(VGT)及Technology Select Sector SPDR Fund(XLK),兩者也是專門追蹤科技行業板塊的ETF。

第三位是iShares Edge MSCI Min Vol USA(USMV),根據它的基金說明書,其組合中比例最高的行業也是資訊科技。第四位是追蹤納指的Invesco QQQ(QQQ),科技股也佔相當高比重。由此可見,資訊科技板塊是眾多行業之中的首選,過去五年均大幅跑贏其他行業,也帶動相關ETF跑出。

beta較低 抗跌力較強

貝他值(beta)是另一個值得參考的量化指標,這個指標反映的是目標資產預期回報率與大市相關性。粗略地說,大市每升跌1%,貝他值低於1的資產類別升跌通常少於1%;貝他值高於1的資產類別則通常升跌大於1%,相關影響大致上是線性關係。

因此,貝他值較低的ETF也擁有佛系特性,抗跌市能力較強。集中買入幾隻夏普比率高而貝他值偏低的ETF,或是同時持有幾隻貝他值有高有低的ETF,這樣便可保證ETF之間的相關性不會太高,可進一步提升分散風險效果,基本上已是個不錯的ETF組合。

量子雪球
mailto:[email protected]
註:筆者本篇文章使用的統計程式原碼及分析結果試算表也放於Github*,有興趣讀者可自行下載並測試運行。
*Github link:
https://github.com/quantumsnowball/AppleDaily2020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