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檢測首建功 堵截社區傳染鏈

擴大檢測首建功 堵截社區傳染鏈

【本報訊】鑑於本港隱形病人播毒問題日益嚴重,醫管局前日起擴大武漢肺炎檢測範圍,為症狀輕微的急症室及普通科門診病人檢測,由病人自行留唾液再交回急症室或門診進行測試,昨即首次將防暴警員初步確診。有醫生表示,擴大檢測範圍計劃應越早做越好,因可及早發現確診患者,且堵截社區傳染鏈,對控制疫情有幫助。

醫管局早前宣佈擴闊「加強化驗室監測計劃」,前日起在醫管局17間急症室及逾50間普通科門診提供病毒測試,有發燒及呼吸道症狀或輕微肺炎的病人,自行採集深喉唾液樣本,再交回急症室或門診診所,轉交衞生署公共衞生檢測中心檢驗。

病發初期病毒量高易傳播

本身是家庭醫生的香港醫學會副會長鄭志文表示,計劃應越早做越好,因之前病人需入院才安排測試,「過程長啲同複雜啲」,又指唾液測試方法簡單,「絕對係好,多咗人知道自己係咪感染」,亦是一個額外方法找到武漢肺炎患者。他認為署方不應限制測試數量,「好似流感測試咁無限量」;又預料因接受測試人數增加,確診者人數會上升,「最主要仲未做好(病毒)源頭堵截,因為每日成千人係關口入境,而且隔離人士嘅隔離(措施)未做好」。

中大醫學院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助理教授郭健安指,早前中大研究已指出有不少確診個案從病發到被隔離出現延誤,擴大監察計劃有助及早發現一些已發病但未確診個案,亦可提早堵截在社區的傳染鏈。他呼籲市民若感呼吸道不適,應盡快求醫,讓計劃發揮最大的堵截作用。

本港及內地專家於國際醫學期刊《新英倫醫學雜誌》發表研究,分析18名病人的鼻及喉嚨分泌物樣本及臨床病情,發現喉嚨分泌物病毒量最高是病發第一至三日,鼻分泌病毒量最高是病發第三至六日;病人有否病徵,病毒量也相若。有微生物學家表示,病發初期病毒量高,容易造成家居及工作場傳播,但造成醫院傳播風險相比沙士冠狀病毒為低。本港不少確診病人入院前曾多次向私家醫生求診或上班,當時病毒量高,故病毒容易在社區傳播。

■記者張文鈴、曾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