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力升溫】
【本報訊】中美意識形態戰角力升溫。美國前日宣佈將包括新華社在內五間中國傳媒機構列為外國使團(Foreign Mission),要他們依法向美方申報接受管理,昨日,北京即以美國《華爾街日報》發表辱華文章拒道歉為由,宣佈吊銷該報三名駐華記者的記者證,限五日內離境。專家指北京近年不斷向外輸出中國價值,利用西方新聞自由加強其影響力,令美國出招對中國在美官媒加以限制,事件背景就是中美宣傳戰、意識形態之戰。
三名被吊銷駐京記者證的《華爾街日報》記者分別是該報駐中國分社副社長李肇華、記者鄧超及溫友正。其中李、鄧是美國公民、溫是澳洲人。值得注意是,溫曾和另一名《華爾街日報》記者王春翰去年7月共同撰文,曝光習近平表弟齊明涉在澳洲洗黑錢,王去年九月已被中方拒續駐華記者證。
被指金融市場比野味更危險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昨在記者會上批《華爾街日報》本月3日發表題為《中國是真正的亞洲病夫》(China Is the Real Sick Man of Asia)、副題為《中國的金融市場可能比其野生動物市場更危險》文章,不僅標題帶有種族歧視,文章亦詆毁中國抗疫措施。耿爽指,中方和《華爾街日報》多番交涉,但對方推諉搪塞,既不公開道歉,亦未查處責任人,中方決定即日起吊銷該報三名駐京記者的採訪證。
該篇被中方斥為「種族歧視」的文章,斥中國隱瞞疫情、抗疫措施緩慢,認為中國金融市場可能比中國野生動物市場更危險。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本月6日曾點名斥該文作者、美國保守派外交學者、巴德學院教授米德(Walter Russell Mead) ,耿爽則於本月10日接力再批《華爾街日報》,指文章「傷害中國人民感情」。《華爾街日報》昨刊文形容,這是中國1976年以來首次同時驅逐一間國際新聞機構多名記者。該報出版商道瓊斯公司截稿前未有回應。駐華外國記者協會昨發聲明,炮轟中方做法,批中方採取史無前例方式對駐華外國記者報復。聲明强烈譴責中國吊銷三名外國記者駐京記者證,認為中方此舉是對《華爾街日報》涉事文章的直接報復,亦是中方在恐嚇外國駐華新聞機構,做法極端明顯。
否定新聞自由枉稱大國
本港資深時事評論員劉銳紹指,中美之間角力不只在貿易、科技等範疇,亦延伸到外交戰、宣傳戰及意識形態戰。他表示,中國近年不斷向外輸出宣傳中國價值,美國不得不制約中國各種輸出。而中方驅逐三名外媒記者,只會損害自身形象,反映中共封建式思維,以為控制傳媒就可控制一切,是數千年封建管治文化的表現。他指,新聞自由是人類普世價值,但中共卻公開否定,「你如何去講中國是一個現代化國家?更如何去講中國是負責任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