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你知】「你哋記住呀,中國人唔係(東亞)病夫。」1972年,李小龍主演的《精武門》(圖)上映,內有李打敗嘲笑中國人是「東亞病夫」的日本人的情節,成為國人追求富強的最經典畫面。資料顯示,首先提出「東亞病夫」一詞的是晚清思想家、曾任京師大學堂校長的嚴復,他在題為《原強》的文章中,指「今夫人身,逸則弱,勞則強者,固常理也。然使病夫焉,日從事於超距贏越之間,以是求強,則有速其死而已矣。今之中國,非猶是病夫耶?」
至於外國人用「東亞病夫」,可能由上海的英文報紙《字林西報》開始。1896年10月17日,英國人在《字林西報》撰寫題為《中國實情》的文章,指「夫中國——東方病夫也,其麻木不仁久矣」。之後梁啟超的《時務報》引用了這個稱謂,東亞病夫之說法更普遍,有指其產生背景是諷刺中國人在精神層面上的麻木、萎縮,以及對極權統治的逆來順受,而不是指生理上的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