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專題:武肺衝擊勁過沙士 年內料減息兩次中國經濟衰半年

財經專題:武肺衝擊勁過沙士 年內料減息兩次
中國經濟衰半年

武漢肺炎疫情在內地似乎仍未穩定下來,專家對是次疫情何時見頂仍有不同看法,內地經濟前景極度不明朗。對於這次「黑天鵝」事件,有投資者憂慮將為中國帶來毀滅性衝擊;本報綜合多位經濟師的看法,普遍預示內地經濟受疫症拖累的時間可能長達半年,情況比2003年沙士,以及2008年金融海嘯更嚴峻,惟相信中央會繼續「水漫金山」,年內料分別減息及降存款準備金各兩次,力挽往後三季的經濟增長。
記者:張雅琳

今次武漢肺炎疫情持續擴散,多間國際機構及經濟學家均已調低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測,預計內地會遭受到實質性衝擊,最惡劣是首季GDP增長不到4%,是1990年以來最差。

關焯照憂小型民企現倒閉潮

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看得最淡,他認為武漢肺炎疫情對中國雖然未至於是漽滅性衝擊,但會帶來很大問題。疫情令人受到隔離,經濟活動停頓,過程起碼持續兩個月至三個月,導致經濟嚴重收縮。關焯照續指出,小型民營企業將面對較大壓力,沒有訂單、沒有流動資金,企業出現倒閉潮並不出奇。

不過,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楊宇霆向本報指出,相信企業出現倒閉潮的機會很微,「收數人都追唔到數,開唔到工,企業唔會有資金問題;加上中央政策是允許企業拖得就拖,所以企業唔會因為開唔到工,交唔到貨而倒閉」。

對於中國經濟會否崩潰,楊宇霆認為還得看中央「落藥」是否得法。若中央救市資源錯配,令企業供應鏈及資金流出現問題,特別是消費性及房地產行業,則對內地首季經濟增長有重大影響,估計中國第一季GDP將「化為烏有」,最差情況可能會賠上兩個季度的經濟增長。

交銀香港前首席經濟及策略師羅家聰則認為:「小微企業或會出現『執笠』問題。不過中國有錢,可以搵國家救,救唔到都唔緊要,中國會強制要求其他企業僱用這批失業人士。」他認為,中央要保住經濟應該沒有問題,但轉而會引起社會怨氣。

至於如何挽救下行中的經濟,多間國際機構及經濟學家則各有說法,普遍認為需要在貨幣政策出手,估計年內至少要兩次減息及降準。日前人行便下調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利率10基點,是繼本月初下調逆回購操作利率後,進一步釋放流動性。

中信銀行首席經濟師廖群接受本報查詢時亦指出,中央當前最重要是抗疫,而非再追求經濟增長,封城、封關等措施無可避免影響製造業及服務業,令經濟受到打擊,但他認為疫情若在首季受控,中央再透過下調貸款利率等寬鬆財政及貨幣政策刺激經濟,相信可以帶動往後的三季經濟增長。

羅家聰悲觀:放水冇乜用

羅家聰看法則較悲觀:「放水只是常規操作,企業最終都要還債,政策其實冇乜用。」他認為如果沒有收入,利息即使再低也沒用。羅又稱自2007年開始,中國GDP由雙位數增長持續下滑至單位數,「中國投資房地產過度,如果地產冧埋,加上債務又無法收回,就會好似日本咁,經濟收縮,咁就冇得玩了」。

美國維珍尼亞理工大學經濟系副教授曾國平認為,放水最終大部份會是「灌溉」國企及大型企業,「人行會將錢借給國企,或與國家關係密切的企業」,錢流不到真正受疫情打擊的中小企、民企,「這就是為甚麼過去會出現很多中小企向影子銀行借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