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多前,港隊奪東亞運金牌後,曾德成局長曾在立法會提到會額外興建九個球場,10年後,球場興建了在那?像警員編號一樣,找不到。
保皇黨區議員搶錢就行,17億建天橋,5,000萬建音樂噴泉,我們的血汗錢就用在這些無謂項目,球場「走晒數」,10年沒兌現。球員就慘,為謀生啞忍,不要說將軍澳足球中心球場落成就算兌現。這九個球場是包含了葉鴻輝、陳偉豪及陳肇麒等功勳戰將的尊嚴。
像區諾軒、羅冠聰爭取保留傑志中心,保皇黨及政府就說要拆場建公屋,有沒有尊重過香港足球?經常叫商人支持香港體育可免稅,說了20年,有沒有人認真執行?香港足球像普選,永沒路線圖,香港足球員值得有更好待遇,如做到可令家長覺當職業足球員可謀生,代表香港60次可獲政府分配公屋,其實是很高的門欖,合適是40次可考慮,其他項目有類似政策,如有這些誘因,定可令更多年輕人願意投身。香港球員與香港青年人一樣用血汗堅持理想,請港府尊重。
09東亞運後,港隊連續3屆打入亞運16強,曾擊敗烏茲別克與賽和阿聯酋,這幾年看不到葉鴻輝、陳偉豪等亞洲級的新晉球員。沒機會與高水平競爭,球員體能即使可每場跑10,000米,但技術呢?現在青訓開始想效法西班牙,其實是「麥花臣阿伯式」,是否保證能執行,要真正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