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在口腔及顎骨的位置施行手術,不論為病人移除口腔病理組織,或植入植體,甚至乎做一些顎骨移除及重建,也必然會有一定的傷口。雖然患者傷口一般不會持久痛楚,但是術後多數也需要服用止痛藥。醫生處方的止痛藥,究竟有甚麼不同,有甚麼分別?
醫生最常處方給病人的,是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簡稱NSAID。因為類固醇也有消炎的作用,所以這些NSAID要指明地分別出來(當然類固醇是沒有鎮痛的效果)。這些NSAID,因為止痛效果顯著,亦會有抗炎的作用,所以成為了最常處方的藥物之一。NSAID最常見的副作用就是會令患者胃痛,尤其本身有胃病的患者,及需要長期服用這類消炎鎮痛劑的人士。如果是這樣的情況,醫生一般也會一起處方胃藥。撲熱息痛(paracetamol)從前也歸於這一類的止痛藥,但後來發現他在身體內產生的生化作用不同,所以被分別了出來。它的好處是不會引致胃痛,但鎮痛的效果可能不及NSAID。
隨着時代的變遷及醫學的發展,有一些不會傷胃的NSAID漸漸在市面上出現(COX-2 inhibitors),加上鎮痛效果良好,逐漸在市場的佔有率增加了許多。當然任何的藥物也會有其副作用,而有些COX-2 inbibitors不會建議長期服用,某些情況更加有可能會引致心臟及腎臟的損害。
除了NSAID之外,還有另外一類有麻醉作用的鎮痛劑(Narcotic analgesics),這些藥物會直接影響中樞神經,達致鎮痛的效果。這些藥物一般也會用在一些嚴重劇痛的情況。因為涉及中央神經系統的影響,這些藥物有可能引致頭暈,作嘔或令患者昏昏欲睡等症狀。基於考慮平衡不同止痛藥中間的利弊,有些藥廠也會生產一些混合的止痛劑,例如把撲熱息痛混合一些有麻醉作用的鎮痛劑等等,從而達到止痛藥的效果,也可減低任何一方的副作用。
在不同的情況下,確實會有着不同的考慮及需要。至於你在甚麼時候需要甚麼的止痛藥,請諮詢你的醫生。
撰文:香港口腔頜面外科學會會長劉思樂醫生
隔周三刊出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