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追蹤56個案 揭延誤惡化患者平均播毒6.5日才隔離

中大追蹤56個案 揭延誤惡化
患者平均播毒6.5日才隔離

【肺炎大爆發】
【本報訊】未確診的武漢肺炎患者形如移動傳播源,中文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分析本港首56宗確診個案,發現近九成個案均有延誤隔離,平均延遲6.5日,最長為14日,本地個案平均延誤更多達7.62日,大部份病者確診前求醫多於一次,或增加社區傳播風險。醫管局今起將為向普通科門診及急症室求診而有發燒或上呼吸道感染等徵狀的病人提供化驗,冀及早診治。
記者:王春怡

武漢肺炎病人確診前雖已發病,但會出現隔離前的真空期,可能在社區傳播病毒,窗口越大,傳播風險越高。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研究團隊發現,首56宗本地個案在確診前的求醫中位數高達三次,大部份個案求醫多於一次,反映患者即使發病求醫亦未能即時被發現,形成播毒窗口。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助理教授郭健安相信,新型冠狀病毒初期病徵較輕,導致病人多番求診才確診感染和隔離。

促政府關閉商場免交叉感染

團隊進一步分析數據,發現近九成個案在病發後均有延誤隔離,由首次病發到接受隔離平均需時6.5日,延誤最長更需時14日。42宗本地個案延誤隔離時間為7.62日,較非本地個案平均延誤1.7日,高出約3.5倍。

若按確診時間將56宗個案分成三個階段,更發現延誤隔離情況越趨惡化。首階段1月21至28日的八宗確診個案全為輸入個案,延誤隔離時間僅約兩日。1月29日至2月5日共有13宗確診個案,包括本地個案、可能本地個案、輸入個案及相關個案的密切接觸者等,延誤隔離時間已增至5.31日。2月6日至12日的35宗個案以本地個案及其密切接觸者為主,包括「打邊爐家族」及長康邨康美樓個案,延誤日數高達7.22日,較約兩周前增加逾兩倍。

郭健安指首56例的基本傳播系數是0.319,每位感染者造成少於一次的傳染,未算是社區爆發,但鑑於本地感染源頭不明個案的比例頗高,建議政府進一步關閉商場、戲院和食肆,減少交叉感染機會,「本身佢哋疫症期間生意都唔好,你關閉14日等冇晒個案再開返仲好」。

僅16.2%人信官方防疫資訊

團隊在本港確診首宗武漢肺炎後立即以網上問卷訪問逾千港人,僅16.2%受訪者認為政府官方網站提供的防疫資訊可信,分別有85%及56%受訪者認為醫生提供的資訊和新聞廣播可靠。調查亦發現公眾對疫情風險感知屬高水平,88%受訪者自覺很大可能受感染,98%受訪者認為新型冠狀病毒可致嚴重症狀,98%受訪者對疫情表示焦慮,平均焦慮指數為8.82分,屬「達臨界點」水平。

結果並顯示,約90%受訪者加強了個人衞生,如戴口罩、潔手及注重咳嗽和打噴嚏時的禮儀,並避免前往內地。不過,避免乘搭公共交通工具、避免社交活動及避免外出等保持社交距離的措施,雖被視作有效預防感染卻較難實踐,只有36%至86%受訪者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