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超聯未達要求

港超聯未達要求

10年多前在東亞運取得金牌是喜出望外,記得03/04球季足運最低潮時,當年主席康寶駒主力搞青訓,目標是出戰08京奧,結果失敗,但這批球員成長了,可在甲組獨當一面,這批球員在09年東亞運有驚人成績,前特首曾蔭權有入場打氣,球員踢出鬥志,顯示出年輕球員風範,最後奪金不是偶然。

特首很開心,知道足球原來這麼有凝聚力,四萬球迷打氣及歡呼,與民政市務局研究落實《鳳凰計劃》及成立港超聯,這幾年見到有年輕球員冒起,兩奪省港盃,用年輕小將打也打出好成績。

超聯很多地方似未符計劃要求,需逐步檢討及改善,吸引球迷入場,創造青年球員的環境,培訓新球員,這是足球未來希望。鼓勵商界投放資源,企業能盡社會責任,支持足球事業,像日本、南韓及中國也有很多大企業支持,不能只靠熱心人士支撐,近年新興的南區及富力是上市公司,東方也有財團支持,但這未足夠,需要更多商業機構參與,另外,青年亦要打出本身風格,不是排擠外援或入籍兵,而是共同努力始能將港足推到另一個高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