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世紀瘟疫奠下隔離基礎

14世紀瘟疫奠下隔離基礎

隔離檢疫並非現代文明產物,最早可追溯至古希臘時期。古代醫學不如今日昌明,故依賴隔離手段控疫。14世紀的瘟疫更為現代的隔離檢疫奠下基礎。

傷寒瑪莉遭終身隔離

《聖經》中提及的麻瘋病,就是首個有患者被隔離而被記載的病症。中世紀由天主教會管理的麻瘋病療養院開遍世界各地,惟致病的麻瘋桿菌至1873年才被發現,此前大眾一直誤以為這是不治之症,可輕易傳播。

歐洲於1347年爆發黑死病,四年間有近5,000萬人死亡,最終全球死亡人數介乎7,500萬至2億。1377年的拉古薩共和國就曾發出「30日隔離令」(trentino),要求來自疫區的高風險船隻自行隔離30天才可靠岸,最後身體仍然健康的人被視為傳播風險較低,可獲准上岸。後來隔離令延長至40天,即今日「quarantine」(隔離)的字源。港口官員要求上岸者證明未曾到過疫區才准入境。

美國費城於1793年爆發黃熱病,其後連串疫症爆發促使國會於1878年通過法案授權聯邦政府實施隔離,1892年霍亂爆發促成更強大的規管。20世紀初「傷寒瑪莉」就被終身隔離。

把傳染病患者或曾接觸病症但未發病的人或動物隔離,逐漸演變成是由衞生當局實施的強制措施。即使當局大力將隔離去污名化,但患者往往因不想接受隔離或被標籤而逃走和匿藏,拒絕接受治療,使當局更難追截傳染源頭。
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