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翠華(1314)在香港的地盤接連失守,去年底出爐的中期業績早已反映業務的險象,期內收入按年跌6.47%至8.38億元,相對2018年中期錄得1,441萬元純利,2019年中期卻變成虧損4,450.2萬元。
員工融資成本增2,100萬
近月,武漢肺炎疫情這根稻草突然落下,終把昔日茶餐廳界的駱駝壓倒。
早於截至2019年3月底的年度業績,翠華已陷於虧損邊緣,期內純利按年劇減94.1%至474.1萬元,扣去首六個月所得的1,441萬元純利,意味後六個月錄得約967萬元虧損。截至2019年9月底的中期業績顯示,虧損擴大至4,450.2萬元,除收入減少外,員工成本及融資成本合共按年增加約2,100萬元,是主因之一,反而期內物業租金及相關開支按年急跌64.56%,由1.58億元降至5,564.3萬元,顯見正收縮規模。
翠華去年的中期報告未有交代融資成本的來源,參考年度業績的附註,絕大部份是銀行貸款利息所致。在本月上旬,翠華陸續出招節流,表示全體董事局及高級管理層成員已率先由2020年2月1日起減薪30%,為期3個月,作為調節成本方案的第一步,更稱如果疫情及社會經濟環境進一步惡化,會進一步調節全體董事局成員的薪酬。此外,市場流傳一份翠華通告,要求其供應商僅收取12月份貨款的八成金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