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佬變身口罩商 意外慘蝕百萬倉租貴 供應商反價 運費升

廠佬變身口罩商 意外慘蝕百萬
倉租貴 供應商反價 運費升

【財經專題】「兩盒,thx」是近期港人口頭禪。官方公佈確診武漢肺炎人數持續上升,港人家中的口罩數量卻用少見少。政府不作為,迫使民間自救,公司以至個人要四出撲口罩。本身任包裝物料廠商、並在非常時期變身採購口罩商的洪鎮峰(Anson)稱,口罩遭反價、運輸成本、滯留貨物的倉租已令其損失100萬元。
記者:李海澄

洪鎮峰為包裝物料商,公司一直有額外購入口罩,在疫情爆發之初,僅替朋友代訂,怎料消息一傳十、十傳百,瞬間就有過千個查詢及訂單。他與另外兩位拍檔遂合作於海外七個地方採購口罩,共投資約300萬元,「零售價我哋只計入供應商反價同陸路運輸成本;但各地倉租、空運等費用則不包括在內,我哋自己食晒」。

越南嚴查 口罩滯留

大眾以為商人抬價賣口罩,Anson卻高成本價地「蝕入肉」約100萬元。他指最蝕是倉租,主因各地出口限制,貨物往往會延遲出口,「最多試過滯留二萬盒口罩喺貨倉,租金按體積計算都幾重皮」。他們亦選用最快捷及安全的速遞方式,運費相應提升,由原來一盒運費約五元,增加至約30元;加上中國作為最大口罩生產地,但春節期間接近零生產,令原材料短缺、供應商不斷反價,採購之路困難重重。

其中佔四成貨源的越南情況最嚴峻,當地有傳禁運及嚴厲打擊出口,甚至駐守口罩廠以集中管理醫療用品運輸;若貿然帶貨、私自裝箱出境,或會被充公。為了躲過當局巡查,惟有在凌晨時分偷偷入廠裝貨再運出貨倉,「最衰唔係明文規定,我哋唔知可以跟咩標準,貨物被迫滯留當地」。

此外,三個當地供應商更同時反價,原本一盒約50元的口罩,價格一下子飆升至200元水平;Anson計及運輸成本後,最終以每盒280元出售。口罩延遲10日到港後,約四成人因價格飆升要求退款,「啲貨實有人要,係交涉繁複啲」。

擬港設廠 生產自救

即使向供應商訂貨後仍有變數,「期貨價格變化大,承擔風險高,有人都會以高價搶貨。」他本着「要貨不要錢」精神,決定改變策略,跟隨當地買手四出掃貨,「去超市、工廠買貨,放上車嘅貨就係自己嘅,較安心、保證有貨」。

在全球貨源短缺下,Anson指,「香港人需要面對現實,需要有自己嘅廠,有能力嘅投資者牽頭生產」,加上學生或3月復課,屆時口罩需求料急升,故自救才是長久之策。他已購買兩部口罩機,正在物色廠房地點,並與政府相關部門聯繫,「做口罩門檻唔高,多幾個人投資呢行,對香港長遠都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