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房】金像獎提名名單的啟示

【奮鬥房】金像獎提名名單的啟示

在疫情的陰霾下,香港電影金像獎還是公佈新一屆的候選名單了,雖然實體頒獎禮宣佈取消,但獎項還是要選出,因為去年仍有付出了努力的香港電影人,仍有出色的香港電影需要加許,所以無論如何,還要一屆一屆的舉行下去。

今年因為答應了替不同的頒獎禮都擔任評審的關係,去年年尾到今年年頭,都很勤力的看回很多2019年的香港電影,名單上除了兩齣提名視覺效果的合拍片《中國機長》與《烈火英雄》外,其他所有電影都看過了,坦白說這次的入圍名單算是很合理,雖然我個人認為黃綺琳導演的《金都》與馮志強導演的《犯罪現場》都值得得到更多的提名,而陳果的《墮胎師》更不應該連一個提名都沒有,不過每場競技,每個遊戲都有它的規則與方式,票選結果是這樣了,就惟有繼續跟着走。

若果你有同時留意1月尾「電影評論學會」的得獎名單,以及《蘋果動新聞》早前公佈的「最港電影」候選名單,你可能會發覺到,今年的戰況比較混亂,並沒有像早幾年般,每年有兩、三套電影,一、兩個演員以大熱姿態橫掃的情況,如前年奪獎的《明月幾時有》,與去年的黃秋生加曾美慧孜等等。「電影評論學會」的「最佳男演員」,是由《叔.叔》的太保與《幻愛》的劉俊謙一起奪獎;去到「最港電影」,《叔.叔》的太保竟然五強不及,反而同片的另一位「叔叔」袁富華入圍了;但來到金像獎,又到袁富華五強不入,太保入圍,而同時《幻愛》的劉俊謙又未能得到提名。《花椒之味》在金像獎有十一項提名,卻不入「最港電影」的五強,換來的是《廉政風雲 煙幕》入了五強,但《廉》片在金像獎卻一個提名都未有;只可以說,是今年「各花入各眼」的程度高了很多。

另一方面,今年無論是金像獎與「最港電影」都面對同一個問題,就是觀眾的投入度將會未及往年那麼高,因為如筆者早前的文章所說,今屆趕五場尾班車的電影數目達到史上最多的十四齣(未明甚麼是「趕五場」電影,請找回筆者之前《那些觀眾未看過的金像大熱電影》一文),而她們的質量也高,有六齣作品也成功入圍不同的獎項,然而當普羅觀眾全都未看過,就比較難以投入在她們的競逐之中。金像獎的五齣最佳電影,《叔.叔》與《麥路人》未正式上映;「最港電影」由於剔除了以內地作背景的《新喜劇之王》與《少年的你》,就更嚴重地五齣候選「最港電影」中,有四齣都未正式上映,絕大部份普羅觀眾都未有機會看過,作為一個涉及全民投票的獎項來說,的確是受到一定的影響。

而這影響,對業內的金像獎也一樣。往時得到提名但未正式上映的電影,還會在2、3月開放大量優先場給業內人士觀看,但以現在的疫情下,優先場未必再做得到,趕不及在去年年尾看過作品的人士該怎麼投票?下一步又應怎麼走?又是頭痛的問題。

見步行步,香港人,香港電影,也一樣。不過,路就是一步一步的走出來的吧。Keep walking!

撰文:陳詠燊

奮鬥房

《逆流大叔》編劇、導演,寫了18年劇本,自覺最代表到個人思維其實係《追擊8月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