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學院早陣子公佈一項跨國研究,目的是檢視不同國家的小朋友如何定義「遊戲」和「學習」。研究發現,很多外國兒童把填色、彈結他、煮食、和家人逛超市等活動視為遊戲,但香港的小朋友卻多視之為學習。另一方面,逾九成的港童視「使用手機」為遊戲,但只有不足三成的丹麥孩子有相同看法。
感謝研究人員想出這有趣的研究題目,我們確實一直忽略了小朋友的「遊戲觀」,也沒有想過一直備受教育工作者提倡的「從遊戲中學習」,可能只是妄想。原來大人們早已把「遊戲」轉化成「學習」,有規有矩有步驟,只是沒有小朋友的主體性、沒有樂趣。
扭曲填色的原意
小朋友把填色歸類為「學習」而非「遊戲」這一點,應該足夠讓人反省。填色明明就很好玩、不是硬知識、不必死記,但居然屬於學習。填色有甚麼可學?有的。在我們的社會,小朋友填色時要學:草是要填綠色、太陽必須填紅色、花朵不能填灰色、彩虹必須七彩繽紛而不能只有一、兩種色……還有,填色不能出界。
我確實見過一位幼稚園女童的習作簿,她把樹葉填上心愛的粉紅色,換來老師紅筆一個大交叉。蜜蜂,她填了藍色,又一個交叉。
另一邊廂,大家肯定不只一次見過,在幼童填色比賽中填得細緻無比、甚至出現漸變色調,肯定不是出自幼童之手、肯定是父母「主導協作」的作品,竟然得了冠軍。
這種懲罰、這種獎勵,壓根兒扭曲了填色的原意。成年人施以太多太多的框框,然後希望小朋友把填色當是遊戲。是不是妄想了?
撰文:蘇菲
有小型飛機師牌的媽媽,拒做直升機家長,讓孩子翱翔。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