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導航】疫情擴散 檢閱股市贏輸家

【投資導航】疫情擴散 檢閱股市贏輸家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擴散,對中港經濟造成沉重打擊,多個行業淪為輸家;不過,個別板塊卻受惠疫情而成為贏家,但亦要提防有股份借勢炒作、魚目混珠。下文將助你簡單分別疫情贏輸家,並看清當中假受惠股。

受疫情影響,多家機構已先後下調中港、以至全球今年經濟預測。標普認為,疫情對中國市民及經濟構成嚴重打擊,將中國今年GDP增長預測由5.7%下調至5%;惠譽則表示,如果疫情在第二季仍未能受到良好控制,內地首季經濟增長或急挫至近3%,並預期香港今年GDP會錄得1.2%的收縮。

花旗估計,內地生產力和貿易活動將會減慢,香港亦會受拖累,故將今年本港GDP預測由原本增長0.7%下調至負增長1.1%,通脹預測亦降0.5個百分點至2.1%。渣打則將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由3.3%調低至3.2%,預計疫情對經濟增速的影響會較沙士更大,並將今年內地經濟增長預測由6.1%下調至5.8%。

多家零售店要暫時停業,銷售員放無薪假,困境顯而易見。

輸家股勿隨便撈底

國家衞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預計,疫情在2月達到高峯,可能在4月結束,輸家股首季估計難有運行,投資者暫不宜隨便撈底。

經過去年下半年的社會運動後,本地零售股已遭受沉重打擊,疫症爆發更是雪上加霜,多家大型連鎖零售點要暫時關店、甚至縮店,銷售員被逼放無薪假,零售業困境顯而易見。

澳門更破天荒下令全部41間賭場本月5日起關閉15天。多家券商紛紛大削今年澳門的博彩收入預測,當中瑞信料按年勁縮19%,花旗更在兩日之內兩度下調預測,最新估計下跌12%。富達國際亞洲固定收益團隊預計,賭場關閉兩星期會令首季的博彩總收入按年跌40%至50%。多隻濠賭股農曆新年過後反彈,但提防是「彈散格」。

中港兩地市民外出用餐意欲大降,內地多家著名連鎖食店更決定停業避疫症,官方亦呼籲群眾不宜聚會,兩地食肆生意冷淡,餐飲股勢成輸家之一。

人心惶惶下,瘋搶潮日日上演,加上疫症下人們生活、消費模式出現改變,個別板塊突圍而出,成為贏家。現時市民稍有不適即大為緊張,對醫藥需求增加。然而,醫藥股種類繁多,其所生產的藥品需求未必受惠疫情,不先了解便落注,隨時中伏。除了要了解醫藥股生產藥品範疇,透過公司公告做功課,亦可找到真正受惠的醫藥股。

李氏大藥廠(950)早前發公告指,旗下抗病毒藥物尤靖安,被安徽省經濟及信息化廳列入「安徽省應急藥品生產企業目錄」和「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物資保障信息監控平台」,成為本次疫情防治的緊急戰略物資之一。石四藥(2005)亦公佈,旗下抗病毒藥物「阿比多爾膠囊」已准入18個省份防控疫情產品儲備目錄或防控藥品綠色通道,另有11個省份即將完成准入工作。有實質消息支持下,贏面自然較大。

市民搶購物資消息不斷,已由口罩擴展到其他日用品。

基本消費股需求增

另外,近日市民搶物資消息不斷,由口罩擴展到其他日用品,米、即食麵、廁紙以至衞生巾都被搶購,多隻基本消費類股份遂成追捧對象。食品股如日清(1475)、康師傅(322),日用品股如恒安(1044)、維達(3311),股份本身有基本因素支持,短線有需求增加的催化劑刺激,長短線而言也值得考慮。

社會停工、停課,傳統生活模式出現明顯改變,部份新經濟股份直接受惠。以經營網購平台HKTVmall的香港電視(1137)為例, 1月份定單總商品交易額達3.38億元,按年急增49.6%,按月亦大升24.7%,並已達全年目標一成。

市民減少出外用餐,送外賣需求大增,亦有利點餐平台美團點評(3690)。此外,問診程式應用趨普及,平安好醫生(1833)註冊用戶飆升,反映用戶對互聯網醫療接受程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