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力牆】理財陷阱:現金過多 - 林本利

【林氏力牆】理財陷阱:現金過多 - 林本利

過去一年多,有50多位學生和朋友找筆者傾談,討論他們的財務狀況,分析一下個人及家庭的資產配置、收入與支出是否合理。

從觀察所得,這50多個樣本的財務狀況都算令人滿意,整體而言每月收入遠高於支出,儲蓄率十分高,資產與年齡及收入大致相稱,不少人在40多歲已是千萬富豪,很快可以享有財務自由。當然,願意找筆者傾談的人財務狀況應該較佳,那些負債纍纍、長期入不敷支的人恐怕不敢找筆者做分析。

雖然50多人的整體財務狀況理想,但有幾方面仍有改善空間。首先,他們的儲蓄率十分高,每月可把收入的三成儲起來,但卻不懂得或者不夠膽投資,因此累積了大量現金存放在銀行。有些人甚至連做定存也懶得去做,說擔心綁死資金,錯過在低位入市買股和置業的機會。最誇張的一人是手持900萬元現金,佔總資產值三成,全部存放在儲蓄戶口,每半年只能收取數千元的利息。

即使手上現金有特定用途,等待機會入市買股和置業,也不應完全存放在儲蓄戶口內。投資者等待股市下調入市,亦不會信心爆棚,一次過把資金投入股市,往往是分注入市。

故此擁有大量現金的人,可以把資金分開幾份做定存,有些做一個月,有些做三個月,有些做半年,只把小部份現金(約三分一)留在儲蓄戶口,隨時準備入市。同樣,買二手樓也不是一次過付款,由支付定金到成交往往需要兩、三個月,買樓花所需時間更多,把資金暫時做幾張不同到期日的定存,實不用擔心錯過入市良機。

從觀察所得,香港人理財態度相對保守,以致銀行存款超過13萬億港元,而樓按欠款不過萬多億元。我認識不少大約40歲的夫妻,收入正處高峯期,又不準備提早退休,卻一早還清樓按,以求安心。這其實是浪費了一個低息的融資渠道,試問又有甚麼貸款的年利率可低至兩厘多?何不善用資金投資,長遠而言理應可以賺到4至5厘的回報。過早償還樓按,之後又不斷累積現金,其實是浪費資金和投資機會。

林本利
經濟學家、活道教育中心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