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署承建商改動 恐遍及全港鋸喉換廁 公屋播毒大危機

房署承建商改動 恐遍及全港
鋸喉換廁 公屋播毒大危機

【本報訊】公屋喉管,危機四伏。繼青衣長康邨康美樓低層住戶疑因改動廁所氣喉而未有密封,導致武漢肺炎病毒經喉管散播後,有租者置其屋計劃業主發現,單位內洗手間的排氣管早年遭房屋署安排的承辦商拆除,擔心會成為康美樓翻版,料涉及3,000多戶。立法會議員林卓廷指不少公屋住戶均有改動廁所,擔心問題普遍,促請房署盡快派員巡查公屋單位。
記者:羅繼盛

陳小姐與家人逾十年前買入祥華邨租置單位。陳小姐表示,購買單位前由房屋署執漏,承辦商更換洗手間坐廁,完工後她發現坐廁旁一截喉管遭截斷。她憶述工人聲稱「呢條喉冇用㗎,又阻碇」,截斷後僅用英泥封口,由於沖廁一直正常,她未再理會。

家住祥華邨的陳小姐指,房屋署為單位換坐廁後有喉管遭截斷,工人稱「條喉冇用」以英泥封口(右圖)。黎樹雄攝

祥華邨天平邨3,000戶受影響

陳小姐表示,洗手間及後沒進行改建,亦沒有臭味,惟近日看到康美樓截斷排氣管的相片與她的洗手間情況相若,擔心出問題。她計劃在喉管切口加強密封,減少漏氣風險。

北區區議員陳旭明指,發生康美樓廁所排氣喉播毒事件後,已接獲祥華邨至少10名業主的類似投訴。另一名北區區議員郭㙟豐指,同為租置屋邨的天平邨亦有同樣情況。祥華邨和天平邨各約5,000戶,租置比率約七成,估計兩邨分別有3,000多戶或受影響。立法會議員林卓廷表示,不論H型、長型、井字型公屋,洗手間內均有排氣管,相信問題遍及全港。他促請房屋署盡快安排保養承辦商巡查公屋單位的渠口。

房署回應指,租戶提出購買租住單位時,可向房委會申報需維修項目,房委會屬下承辦商的工程人員會檢查室內裝置,如發現固定裝置損壞會安排承辦商維修。發言人又指,若發現單位內有擅自違規改動或改建,包括排污系統,房委會會要求租戶還原違規項目至原本設計,才接受其購買申請;換言之,單位設計包括排污系統在出售時均符合原來設計及法例要求。

另外,測量師學會建築政策小組主席及建築測量組前主席何鉅業表示,日前曾到長康邨、青衣邨及附近落成年期相若的屋宇單位觀察,認為有關大廈渠道設計,全部都符合當時的屋宇要求。惟他注意到其他單位有鋸走氣喉情況,提醒市民必須要密封兩端接口。至於有部份住戶在喉管上放置物品,又或在喉管中晾曬衣物,何指膠喉管以多層膠水接駁,若膠水老化,但住戶又在喉管上放置重物,可能致喉管損壞。

劏房廁所做工差 傳染風險高

學會建築測量組副主席張文滔指,廁所氣喉可確保坐廁水隔在沖廁後流失,以水封效果阻隔病毒由喉管入屋,是有用的喉管設備。學會建築測量組上任主席謝志堅補充,除坐廁氣喉問題,市民亦要留意洗衣機若不常用,其去水管的U形喉可能乾涸,浴室浴缸改裝企缸工程亦容易漏裝水隔裝置,有可能導致病毒入屋。

學會又特別指出劏房是病毒爆發高危,因劏房廁所共用渠管,做工不佳易倒灌,加上劏房廁所普遍不設氣喉,一旦頭房傳染,容易全屋出事。學會建築測量組主席黃健兒指若地台去水位注水後仍有臭味,是渠道有問題的徵兆,應盡早尋求專業人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