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確診降 長假後恐反彈專家:外國疫情或兩月後達高峯

內地確診降 長假後恐反彈
專家:外國疫情或兩月後達高峯

【本報訊】內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自去年12月初在武漢出現首宗病例以來迄今近兩個半月,疫情將何時回落?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表示,內地湖北以外的每日確診病宗已連日下降,疫情下降的「拐點」已經出現,但隨着農民工在長假期後返城,還潛藏着「上升的拐點」。不過,有香港和外國專家取態則較為審慎,認為仍要再觀察一段時間才能斷定,而中國以外的疫情恐怕或會在一兩個月後達到高峯。

西藏迄今唯一武肺患者昨出院,豎起拇指予傳媒拍照;但全球仍對疫情憂心不已。 新華社

國家衞健委通報,內地前日新增2,015宗確診病例,其中湖北省佔1,638宗。全國累計病例截至昨晚近4.47萬宗,1,116人不治。中心疫區湖北省的單日確診病例連續第二天下降,而全國湖北以外新增377宗病例,更是自2月3日以來的八連降。國家衞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表示,當前形勢仍然十分嚴峻,但在總體已出現一些積極變化,周二的新增確診病例已較2月4日的高峯下降了48%,而新增疑似病例亦從2月5日高峯的5,328宗下降37%至3,342宗。

農民返城播毒高危

上月底曾預測疫情將在2月8日出現拐點的曾光,昨再發文稱湖北以外疫情下降的拐點在2月5日左右,「這是按確診病例數統計出的拐點,由於在每個患者確診前,都要經過暴露、感染、潛伏期、發病、就診、確診的全過程,實際拐點的出現應該比確診時間早得多。」但他警告,受人口流動返程潮影響,在下降拐點之後,還難以避免又出現疫情上升拐點。「切不可以低估多達1.6億人口流動返程潮對疫情的負面影響,首當其衝的是對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地區的衝擊作用。無論乘坐火車、長途汽車還是飛機返程,都處在密閉的環境中,容易導致病毒傳播。」

包括鍾南山和曾光等內地專家,近日都被指曾「誤判」疫情拐點的到來。同樣在上月底預計疫情在一周至十天左右達到高峯但結果預期落空的鍾南山,前天修正預測指疫情頂峰應在本月中下旬來臨。鍾日前發表醫學論文指,有個別武漢肺炎患者潛伏期最長可達24天。他接受央視訪問時解釋,研究團隊研究的1,099例患者中,只有1例是依患者口述而計算出24天的病毒潛伏期,所有患者潛伏期的中位數是四天。

湖北新增「臨床診斷病例」

對於疫情拐點是否快將來臨,目前身在瑞士出席世衞會議的中文大學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對《蘋果》稱:「對疫情的下降走勢感到欣喜,但需要更多時間確定。」澳洲衞生部首席醫學顧問墨菲也取態審慎:「在作出預測之前,我們必須在未來數周密切關注數據。」而在已出現50宗確診的新加坡,衞生部副醫藥服務總監麥錫威昨稱,本月內仍難有信心預測中國的疫情會否達到高峯,而其他國家的疫情高峯恐怕會在中國達到高峯後一至兩個月後才會出現。

另外,湖北衞健委昨通報疫情數據時有別以往,在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以外新增單列了「臨床診斷病例」,被列入疑似或臨床診斷病例者應當立即進行隔離治療,且要單間隔離,並盡快採集標本進行病原學檢測。報道指,這可讓湖北地區病例診斷不再依賴核酸檢測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