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尋薇】肉骨茶的武林——發源地巴生 - 謝嫣薇

【翻尋薇】肉骨茶的武林——發源地巴生 - 謝嫣薇

【翻尋薇】
如果說東京是壽司的武林,那麼,說巴生(Klang)是肉骨茶的武林一點也不為過。

我有好多香港朋友愛吃肉骨茶。在香港住了十幾年,最常遇到的問題:「香港哪有好吃的肉骨茶?」、「我去吉隆坡/新加坡,有沒有好吃的肉骨茶推薦?」如果足夠了解肉骨茶,就能明白這問題實在很難籠統回答——你喜歡潮州式,還是福建式的肉骨茶?前者較為簡單,後者又分為不同風格,濃淡之別當中,已有不同手法、風味的展現,要推薦,得要視乎個人口味。

新加坡式肉骨茶普遍傾向於潮州式,也就是胡椒湯底,主要是用上白胡椒、蒜頭和豬肉豬骨熬成湯底,湯色清澈,湯味相對清淡,肉骨的甜味為主導,白胡椒給予凸出的香氣,蒜頭的作用添香之餘也增味。耳熟能詳的新加坡老字號:黃亞細、松發等,都是潮州式肉骨茶的代表。福建式肉骨茶則是藥材湯底,這藥材配方家家戶戶大有不同,但離不開川芎、玉竹、當歸、桂皮、八角、甘草、丁香等,份量的拿揑往往是功力、經驗的考驗,那一種藥材比例上要比較多?那一種又得要較少?於我而言,只要在湯味裏嚐到任何一款藥材味較為突出,都屬於水準不達標之列。一般上,這「水準不達標」都表現在較為重手的當歸、甘草份量上,間接令湯味帶苦。藥材以外,當然需要肉骨、蒜頭,也用豉油作為調味。比較起潮州式,福建式肉骨茶難度更高,從藥材的配方,到藥材與肉骨、蒜頭和豉油份量、比例如同在平衡的鋼索上行走,還有烹煮的時間、火候未討論呢!稍一不慎或失手,湯味就不對了。

吉隆坡30公里外 尋元祖肉骨茶

然而,你得要吃過「對」的味道,才能下判斷,才能分辨何謂對與不對。如果自認喜歡吃肉骨茶,發源地巴生是一個你得要去朝聖、去建立鑑賞基礎的地方。巴生距離吉隆坡市中心大約30公里,是一個大約有70萬居民的市鎮,華人人口比例佔了大約三分之一,當中又以福建人為主,是以能成為肉骨茶的發源地。據悉,福建人本來就有吃藥材肉骨湯的習慣,第一代南下的福建人,聚居在巴生這個港口,當碼頭苦力謀生。苦力的體力消耗大,開工前的早餐最為重要,要吃得紮實、飽足,才有氣力應付接下來一整天的工作。藥材肉骨湯價廉物美,湯汁撈白飯就可以吃一大碗,藥材亦有滋補作用,一舉幾得,因此大受歡迎。

至於為甚麼叫做「肉骨茶」,有兩個說法:一,在巴生第一家做肉骨茶的老闆名叫李文地,招牌喚作「德地」,「地」在福建話與「茶」的發音teh相近,人們本來叫他作肉骨地,久而久之就變成了肉骨茶;二,福建人吃完味道濃膩的藥材肉骨湯,都會喝茶消滯,所以人們把這吃食直接喚作肉骨茶,名字不脛而走。

朋友是土生土長的巴生福建人,據他所說,單單一個巴生,經營肉骨茶的茶室就有至少兩百家,還未算那些在小販中心裏的檔口呢。直接拿一個整數兩百家來說好了,種類上分成三派:湯肉骨茶、乾肉骨茶、海鮮肉骨茶,至於配飯,也有芋頭飯和葱油飯兩種做法,形形色色、百花齊放。先說湯肉骨茶,即是我們平常吃到、最普及化的肉骨茶版本,湯頭風格是各擅勝場,有時候難以比較誰比較好,是看你的口味喜歡那一種多一點。以至今仍在經營,有70多年歷史的肉骨茶元祖店「德地肉骨茶」來說,那是最為濃郁的版本,每每予我濃得豁了出去之感,吃上一碗,飽上半天。德地的湯色深沉,藥香肉骨香水乳交融已經分不出彼此,豉油的調味給味道的飽和度最後一擊,把濃度推到最高點,藥香在喉頭間回甘。吃「德地」並沒有部位可選,一律提供「豬腳彎」部位的肉,肥瘦參半,肉質腴美、滿口鮮香,肥油部份入口即化、脂香豐盈,確實是邪惡美味。內臟部份,你可以點一碗粉腸,沒有其他。作為南洋的肉骨茶始祖,可以想像李家是肉骨茶的一大宗派,繼承李氏風格的店舖不少,譬如「盛發」,又名「橋底肉骨茶」,便是同一血緣的支派。我和家人較常去的「亞火肉骨茶」,有好幾家分店,水準一致,風格上是李氏派別,只是湯底的質感沒那麼厚重,但湯味渾厚甘醇,藥材味、肉骨味融為一體不分彼此。

蒜頭不剝皮 豉油也講究

不剝皮的蒜頭是重要魔法,把藥材、肉骨兩者更為緊密結合。注意,不管是潮州或福建式肉骨茶,所下的蒜頭都是不剝皮的,香氣才夠。功能上大同小異,但對於潮州肉骨茶來說,蒜頭的香氣和味道提供了鹹味的暗示但沒有鹹味,能在胡椒味上增添層次感;至於福建肉骨茶,這連皮蒜頭的最大功能是「黏合劑」,好讓藥材以及肉骨味不會同床異夢,貌合神離。不信你試試看自己煮肉骨茶,如果不下連皮蒜頭,藥材和肉骨根本結合不起來。最後下的豉油也很重要,因為有的豉油不經煮,一煮就有酸味。我在家煮肉骨茶有兩個秘訣:用日本萬字醬油,不會有酸味;湯底除了藥材、肉骨,也加入若干竹蔗一起熬,一來湯味的鮮甜更有深度,二來又能平衡藥材的燥熱。肉骨茶都是隔天更入味,所以早餐吃的肉骨茶,必須前一天晚上就煮好。

乾肉骨茶是後來有人另闢蹊徑發展出來的肉骨茶派別,基本上是「乾濕分離」給客人呈現:會上一碗正式的肉骨茶湯;至於肉方面,則是用藥材加上辣椒乾、蒜頭等配料去滷,蠔油或黑醬油調味而成菜。換言之,你也可以把乾肉骨茶叫做滷肉骨茶。至於海鮮肉骨茶,則是熬一個藥材湯底,客人點餐時加入海鮮一起煮,瓦煲上桌,較為適合喜歡清淡口味的人。還有一種做法,是在傳統的肉骨茶裏加入海參一起煮,成為不失賣點的海參肉骨茶。你喜歡的肉骨茶,是那一種?

巴生「亞火肉骨茶」屬李氏風格,只是褐色的湯沒李氏湯頭那麼深沉。

吃肉骨茶一定會喝茶消滯,因此有說這是「肉骨茶」之名的來源。

撰文:謝嫣薇(Agnes Chee)
食評人、飲食旅遊專欄作家,作品散見於中港台星馬主要媒體。IG:yanwei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