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沙士襲港前,本地經濟歷經亞洲金融風暴及科網泡沫爆破,2001年第二季已開始三季負增長後,本來於2002年出現小陽春,但2003年第二季疫症爆發,GDP「斷崖式」錄得0.5%按年跌幅,按季則插水3.7%;多間巨企如國泰、匯豐等更相繼裁員,市面愁雲慘霧。不過當沙士疫情於第三季退卻後,經濟隨即重拾正軌,全年GDP最終反敗為勝,倒升3.3%。
至於2020年,社會去年下半年開始已經歷七個多月的社會運動,旅客大減、零售疲弱,撞正進出口表現受中美貿易戰拖累,本港去年第三季及第四季GDP分別挫2.8%及2.9%,全年收縮1.2%。大行對前景普遍悲觀,看得最淡的法國外貿銀行估計,本港首季GDP將按年倒退4.5%,更揚言若疫情進一步擴散,將下調預測至倒退7%。
羅家聰對政府不寄厚望
經濟分析師羅家聰指出,沙士和武漢肺炎疫情對經濟影響的差別,在於當年沙士爆發前,本港經濟已「衰足幾年」陷入谷底,當首季跟隨外圍回暖,沙士卻在次季爆發,打斷復蘇步伐,因此按季經濟跌幅顯著;但在低基數效應下,按年比較分別不大。其後香港經濟急速反彈,即因為內地開放自由行,亦因外圍經濟回暖帶動。根據當年經濟數據,2003年本港出口及轉口總額,分別按年升12%及13.7%,反而個人消費及政府開支仍軟3.1%及0.9%。
今時今日香港的慘情,在於內外交困,貿戰外內地一直想將香港邊緣化,削弱香港金融中心地位,自然也不會「送大禮」。也許香港政府還有一招救市,就是大增公共開支,相關支出近年佔本港GDP已達20%至21%,其實已險觸及22%的自由經濟「紅線」;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早前已表明,會採取擴張性財政姿態,以逆周期措施振興經濟,意味或無懼財赤,加碼協助商界及紓解民困,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將於2月26日發表。
羅家聰續指,本港經濟歷經多年顯著增長,加上去年初社會運動未爆發,在高基數效應下,首季GDP跌幅會「感覺上會好大」;不過他認為疫情到第二季或會受控,市場需求重新釋放,但就對政府不寄厚望,「基本上佢同內地一個市政府已經冇乜分別」,相信到時只會跟隨中央旨意,推出一些表面紓困措施,或要求商界透過捐錢捐地等配合。
樓市:大劈價難重現
2003年,是港人曇花一現的買樓黃金機會。沙士「重災區」淘大花園兩房戶,60萬元有交易;南豐當年3月開售將軍澳廣場,呎價低見1,688元,最平兩房戶僅99萬元。
若以中原CCL作樓價指標,2003年谷底為31.77點,去年7月歷史高位是190.48點,樓價16年間勁升5倍。到2020年,經濟下滑遇上疫情擴散,2月首周CCL報178.58點,比高位累跌6.2%,但與03年相比仍屬天價。
例如擁有一層自住舊樓的森哥(化名),沙士時錯過入市,已找不回上車機會。他透露03年公司裁員,透過「肥雞餐」得到百多萬元補償及長期服務金。當時就讀大學的兒子,從恿森哥「full paid」買入一兩個細單位收租,但疫情及樓市慘淡氣氛令他卻步,更大罵兒子「黐線」。最終樓價從03年谷底節節上升,森哥錯過良機,之後更將近半補償金輸在股市,兩父子提起這段往事仍會吵架;他坦言當年沒接受兒子建議,變成「兩仔爺心中一條刺」。
美聯:料僅跌8%
美聯物業首席分析師劉嘉輝認為,03年樓市與今日相比,是兩個世界。當年負資產曾逾10萬宗,但現時僅百餘宗,失業率亦遠低於03年;其次是當時買賣單位較易,但現時受制特別印花稅(SSD)及買家印花稅(BSD)等辣招,投資者「出入」成本高,而業主亦無意劈價賣樓。劉相信樓價難免調整,但預計跌幅僅8%至10%。
股市:北水力托恒指
02年12月15日,廣東出現首宗沙士病例,翌年2月襲港,並於3至4月大爆發,期間港股由02年12月中的9728點,跌至翌年4月的8331點,四個月間大挫14.4%。隨着沙士5月開始受控,恒指下半年拾級而上,年底升至12575點收市,走勢先苦後甜。至於今次武漢肺炎疫情,港股期間(1月23日香港出現首宗確診起計)下調幅度僅5.7%,且踏入2月已反彈。
已炒作疫情見頂
單看點數,港股於沙士時看來相當低殘,但其實於02年中,反映盈利表現的恒指平均市盈率(PE)已達18.6倍,即使03年初大跌,以4月全年最低位計算,市盈率仍有13.2倍。至於今年港股,以周一恒指收市計,市盈率10.8倍,屬歷史中位數水平,市賬率一倍亦平過沙士時期;從價值投資分析上,港股有「跌唔落」趨勢。
03年初,中資企業佔港股市值比例約22%,大市主要反映本地企業盈利情況;但到去年底,中資企業佔港股市值比例已達73.3%,現時分析師普遍預期中國經濟不會過於悲觀,市場甚至炒作疫情已見頂消息。回顧本月首七個交易日,港股已由26312點低位,逐步回升至周三近27800點水平,其間北水交投活躍,其中五日佔大市成交比例17.7%至24.7%,且每日均錄資金淨流入,或曲線說明港股能在「疫市」中企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