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人情】
武漢肺炎人心惶惶,但一班有心人仍不忘行善,今天資訊發達,自然人人知曉。回想17年前沙士來襲,他已經默默支持醫護,一人走上威爾斯親王醫院8A病房,為前線醫護送上一碗碗糖水,他就是有接近20年歷史的彩虹甜品屋的店主。
當年只有23歲的吳玉新,笑言從不害怕,他之所以會這樣「大膽」,全因為十多歲時的也曾歷劫。
吳玉新就讀的沙頭角官立中學,是當年頭號有名的band 5學校,加上家境不算很好,令他走上叛逆之路,每日都會流連夜店,甚至與朋友一起服用軟性毒品。直到18歲那年,他與一位朋友因醉駕而發生車禍,坐在副駕駛席的他頸骨碎裂,下半身失去知覺,要在威院休養一年。這一年卻成為改變他一生的轉捩點,亦令他走入信仰。
送上糖水 終見醫護脫口罩
自車禍之後,吳生便專心工作,一日打三份工,早上到菜市場替人運菜,夜晚做酒店散工,中間時段會到深水埗松記糖水店學師。為甚麼選擇學煮糖水?他笑言當年很想開一間像利苑一樣賣點心的小店,但奈何點心店投資很大,倒不如學做甜品,小本經營。如是者,這樣日打三份工的日子過了兩年,終於在他21歲時儲了第一桶金,在大埔選了一個「死位」──大埔昌運中心地下──開了第一間「彩虹甜品屋」。
意料之外的是,「死位」不但沒有令彩虹甜品屋倒閉,反而吸引了很多駕車人士去買糖水,生意越做越旺,2003年更開了上水馬會道分店,那年,正正就遇上沙士。
「當時我也沒有刻意不開舖,生意也沒太大影響,大家都是戴着口罩來我舖頭食糖水。」吳玉新笑言,當年大家似乎都比較「勇」,今天的武漢肺炎大家卻很驚慌。然而,最「勇」的可能是當年走上威院8A的他。
「當年有一位叫林兆秀的社工,他問我想不想去支持一下在前線的醫護,我二話不說便答應了。」當時的他只希望支持這班為香港不怕犧牲的「勇士」,「那年的沙士很打擊香港的醫護,因為一直找不到源頭,每日都擔心下一個醫護會中招,甚至會病死,士氣很低落。」加上曾經住過威院一年,吳玉新特別感觸。「我第一次見到沒有人的威院,第一次見到醫護很困苦的樣子,那種感覺我永遠不會忘記。」
送上糖水那一刻,醫護終於除下口罩,露出笑容,也令吳玉新加強了想以生命影響生命的念頭。開始與當時的女友(現已為吳太)一起參與社福工作,也為更生人士、精神病康復者等等不同社會界別人士提供工作機會。
送糖水一事,吸引了不少傳媒訪問。2005年吳玉新再添粉嶺分店,是彩虹甜品屋的全盛時期。然而好景不常,自此到2008年,生意開始漸漸倒退。自由行令上水火車站一帶的街道走了樣,「當時是一條街又一條街,逐漸由小店變成了連鎖店、藥妝店、珠寶店。」吳太說。憶起當時的憂慮,她怕最終有一天退租潮會捲到彩虹。
「最終我們也換了業主,大家當時都想趕快賺到自由行的錢,像隔籬舖也賣到二千萬,但2005年那時,我們的租金也只需兩萬五。」租金、舖價急升,彩虹也受到自由行浪潮影響,最高峯試過月租飆升至10萬元,他們最終抵不住租金壓力,2018年選擇離開馬會道,搬到上水中心。
女兒的約定 長大後重開彩虹
可惜,上水中心舖位不大,食物種類大減,加上台式飲品崛起,客人由以往一星期來三次,變成一星期只來一次。外賣飲品盛行,中式糖水似是漸漸沒落,最終令吳玉新決定在今年2月10日為彩虹畫上句號。
「沒辦法,由2018年開始,我們一間一間的結業,中式糖水是十分花時間的工作,例如燉一碗天山雪蓮便要花四個小時;芝麻糊的芝麻要親自磨,不是開粉;人家一杯飲品十分鐘完成……11時開店,但我每天9點便要開舖工作,下午開店也不一定有客。」吳玉新直言時代轉變是致命傷,也是令他決定結束彩虹的主因。
對於結業,吳太十分不捨,但走遍大小店舖,連工廠大廈也找過,最終也深明無力回天。在下決定那一晚,吳太的大女安慰她說,希望媽媽等她多六年,六年後她能工作時,會為她重開彩虹甜品屋,除了是吳太與女兒之間的約定,相信也是他們與一眾彩虹的老顧客的六年之約。
記者:林可潼
攝影:許先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