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美樓患者兒媳親家三人同感染排氣管穿窿 病毒抽入屋

康美樓患者兒媳親家三人同感染
排氣管穿窿 病毒抽入屋

【本報訊】青衣長康邨康美樓集體感染武漢肺炎的謎底初步解開。房屋署調查發現,大廈低層單位住戶擅自改裝坐廁,截斷了排氣管,且因沒有密封而漏氣,導致樓上染疫病人的病毒,可透過排氣管進入單位內。由於未知早前出現確診病人的三個屋邨有否同類改裝情況,房署宣佈會全面檢查涉事三個屋邨相關大廈的喉管。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強調,事件涉及住戶改動廁所排氣管致播毒,不會重現2003年淘大花園疫廈慘劇;立法會議員尹兆堅要求房署全面檢查Y2型公屋單位的喉管。
記者:鍾雅宜 曾偉龍

武漢肺炎疫潮全面爆發,前日確診的62歲女患者,家住青衣長康邨康美樓A307室,其同住兒子及媳婦亦分別於昨日確診為第48宗和第49宗個案,二人潛伏期內沒有外遊。媳婦的父親居於田灣邨田澤樓,潛伏期間未曾到訪康美樓,但其女兒曾與他拜年,亦同樣確診。他同住的妻子、兒子和兩名女兒沒有病徵,將被安排接受檢疫。

康美樓A307室的廁所排氣管被截斷,雖已用物料封閉接口(箭嘴示),但封得較鬆,疑有氣體漏入室內播毒。

康美樓A1307室的廁所排氣管(箭嘴示)未有改動。添馬台facebook圖片

袁國勇:不會重演淘大事件

由於康美樓「A07」單位早前已出現第12宗確診個案,為一名75歲男病人,令人聯想2003年沙士疫潮中的疫廈淘大花園E座「疫廈」重演。

袁國勇指出,現階段未能排除任何傳播可能,包括直接接觸、飛沫和空氣傳染,但指A307單位的廁所排氣管曾改裝,懷疑是病毒傳播原因,強調大廈U形隔水器情況良好,不會重演2003年沙士的淘大花園事件,呼籲公眾毋須恐慌,但確實傳播途徑仍需待工程人員檢查。

袁又指,若隔離中的居民有確診個案,便需重新調查,「(住戶)一定要困14日,冇得傾」,強調長康邨的情況受控,希望未來兩至三日完成檢測,「希望(被隔離的康美樓住戶)Valentine's Day(情人節)出到嚟」。

房屋署助理署長陸慶全表示,涉事低層單位廁所的排氣管經改動,原本接駁座廁的排氣管被截斷,雖已用物料封閉接口,但「封得比較鬆」,不排除有氣體漏入室內。陸指排氣管的作用是將糞管內的不潔氣體排出室內,呼籲住戶不要隨便改裝排污系統,「因為每一個組件都有作用」。

房署將檢查三邨排氣管

不過陸強調,排氣管處於室內或室外並不重要,亦與大廈Y形設計無關,最重要是不能隨意改動原有設計。他指目前共有三個公共屋邨有確診感染個案,房署將檢查有關大廈排氣管,初步知悉大廈喉管均為一柱式設計,若發現改動,將要求住戶還原。翻查衞生署資料,至昨日有確診感染個案的公屋屋邨包括葵涌邨綠葵樓、碩門邨第二期瑞碩樓及禾輋邨泰和樓等。

綜合工程及測量業界人士解釋,涉事的氣喉可起反虹吸管功能,接駁大氣及糞喉,防止上層沖廁時將馬桶內阻隔病毒的水吸走,但事件中氣喉漏氣,令帶有糞渠中病毒的空氣,在抽氣扇抽氣下吸入室內,進而感染患者。

取得相關單位資料及圖片的立法會議員謝偉銓指,涉事單位的廁所氣喉曾改動,可能因當時手工欠佳或日久失修而出現罅隙,當上層單位沖廁時,會令經過下層單位的糞渠產生正氣壓,病毒便可透過糞渠與氣喉的接連位或罅隙噴入廁所,再加上抽氣扇產生的負氣壓,從而感染屋內居民。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尹兆堅高度關注事件,由於康美樓屬Y2型設計,廁所在單位正中心,廁所氣流必須經屋內排氣管才能夠排出屋外。而現時全港有17條公共屋邨合共49棟Y2型設計公屋,尹兆堅要求房委會立即派人徹查全港所有Y2型設計公屋的糞渠排氣管,以釋市民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