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中A股公司萬達電影發佈業績預告,擬對旗下影城業務相關子公司進行大額商譽減值,預計上年度虧損33億至45億元,深交所隨即公開發出關注函,要求公司進一步解釋大額商譽減值的合理性,限3日內答覆。隨後萬達鉅細無遺披露與商譽減值有關資料如項目收購時間和金額,以往計提商譽情況,減值原因等資料。
雙樺控股(1241)接獲聯交所停牌通知,公司未能維持足夠營運水平及擁有足夠價值的資產支持其營運,不符合《上市規則》要求。聯交所的決定並不草率,通告交代公司曾委託獨立顧問提供行業報告,惟預期公司主營業務將繼續萎縮,公司亦曾向聯交所提供業務計劃及未來數個年度的利潤預測,可惜未能令聯交所滿意。
看來聯交所早已對雙樺營運水平表達關注,只是公眾並不知情,雙樺與聯交所信件來往亦非一朝一夕,然而即使上周發出通告,行業顧問報告或公司的新業務計劃仍欠奉,由始至終亦沒有詳細披露。無論是上市公司層面或交易所,難道內地的披露水平較香港還高?
證監會持牌人,沒持以上股份
梁杰文
財技學人
本欄逢周三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