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期大家談武漢肺炎色變,除由新型病毒引發的嚴重肺炎外,原來一般肺炎日常亦在社區肆虐,僅次於癌症成本港第二位疾病殺手,前年便有逾8,000人死於肺炎。老人科醫生表示,長者較易在染流感後併發可致命肺炎,由於患上肺炎症狀未必明顯,故常被家人忽略,提醒市民多留意長者染病後,病情轉差表現如神情呆滯、無法如常做平日事情、呼吸急促等,應盡快帶往求醫,提防遭併發症突襲。
記者:梁麗兒
老人科專科醫生曾偉然指,長者通常會因流感病毒引致肺炎,其他傷風感冒病毒相對較少。流感病毒可直接襲擊病人肺部致肺炎,也可以當長者染病後,免疫力減弱,令其他細菌有機可乘入侵身體,導致細菌性肺炎。臨床上有長期病患的長者特別高危如糖尿病、心臟病等。
長者精神轉差應求醫
除了肺炎,流感可引起其他併發症或疾病如支氣管炎、心臟病或中風病發,不容忽視。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直擊》數據顯示,本港上一個冬季流感高峯期有601名成人因嚴重流感送入深切治療部搶救,其中356人死亡。近九成死者為65歲或以上長者,多數有慢性病患。
肺炎總令人想到病人有咳嗽、多痰、發燒及氣促等典型相關症狀。但臨床上長者患肺炎的症狀未必明顯及容易察覺。曾指由於長者的免疫系統反應較差,故感染肺炎不一定會發燒,加上身體機能轉弱,或出現「無力咳嗽、無力吐痰」的情況,但痰液一旦積聚氣管,會令情況更差。患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人士平日都會有氣促症狀,若感染肺炎,也容易被忽略,所以家人要留意長者身體或精神狀態有否轉差,如精神及反應變得呆滯、胃口轉差或無胃口、走路變困難甚至「唔願郁」、呼吸急促,或無法自理日常生活如沖涼等,家人宜細心觀察及作比較,如發現情況有異,應盡快帶往求醫。
長者若不幸患上肺炎,後果可大可小。曾偉然指,曾有一名近80歲婦人,本身有糖尿病、心臟病等長期病患,因輕微發燒、少許咳嗽及無胃口,被家人漏夜送院,X光檢查證實有肺炎情況,入院翌日突然併發心臟衰竭,要接受深切治療搶救,一度靠儀器協助呼吸,並接受強心針、抗生素等藥物治療,留醫約一個月出院。長者患肺炎會加重身體負荷,包括心臟,故併發心臟衰竭很常見,嚴重可致命,故不應忽視相關症狀。
他提醒肺炎病人要減少吃太凍食物和飲料,環境要保持空氣流通,若情況許可,應減少長期卧床,以防積痰或生褥瘡,宜多轉身;另為預防肺炎併發症,長者應及早注射預防疫苗,如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他們及同住家人都要做足防護措施,包括勤洗手,尤其「周圍摸」之後。家人生病時要佩戴口罩,以防交叉傳播病菌。氣溫急降時,要有足夠保暖,但避免衣着穿得臃腫,可揀選合適的保暖內衣。日常充足睡眠、有適量運動習慣,都有助保持抵抗力。臨床上醫生會經X光檢查了解病人肺部情況,從中診斷有否患肺炎,再採取適當治療,如處方抗生素針對細菌性肺炎。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